在新加坡生活的各位
對他的名字一定不陌生
李光前 Lee Kong Chain

華僑中學李光前雕像
畢竟坡坡到處都是他的雕像
在博物館、學校之類的地方
他的名字,特別有存在感!!
NUS的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
還有李光前商學院
各種以李光前命名的樓~


圖源:聯合早報
這位老爺爺,我們查了一下
發現他出生在中國
是新加坡華裔富商
到底是何許人也?
為什麼他會在新加坡
留下這麼多痕跡?

傳奇生平
今天,椰子就帶你走進
這位南洋傳奇人物的一生
弄清楚這些為什麼!

1893年,李光前在福建南安
一個僅10平方米的房間出生
這是他們全家人生活的地方……
李家祖上闊過
到了李光前這一代
家裡已經窮得叮噹響

可是無論家裡怎麼揭不開鍋
李光前的父親都要送他去讀書
幼小的李光前,每天私塾放學
就要趕緊替人放牛「兼職」
和當時很多福建人一樣
他們想到了「下南洋」
1903年,年僅10歲的李光前
隨父親李國專前往新加坡謀生

在去往新加坡的路上
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當時海風呼嘯,天氣很冷
富商陳嘉庚也在船上
沒錯,是南洋大學創辦人之一
廈門大學創辦人之一
陳嘉庚獎學金的陳嘉庚!

他囑咐船員給每人一條毛毯
不料船員理解成姓陳的一人一條
於是招呼船上姓陳的人去拿毛毯
陳嘉庚看到大家都拿到毯子
一個少年卻坐在甲板上瑟瑟發抖
便去詢問他為什麼不拿毛毯
少年回答:只有姓陳才能拿
我姓陳李,不能去冒領
陳嘉庚被他的誠實行為打動
從此兩家人有了緊密的聯繫

由於拿到中國的獎學金
以及想要接受中國傳統教育
李光前在1909年返回中國
並於1911年入讀唐山路礦學堂
從這時候,就可以看出
李光前對華語教育的重視
這為他後來的慈善事業埋下伏筆

1916年,因為受到賞識
李光前加入陳嘉庚的公司
並在4年後,成為了他的女婿
與陳愛禮在1920年完婚

圖源:聯合早報
在南洋打拚的日子並不好過
從21歲初入職場
接連十幾年,李光前都默默無聞
直到1928年,他35歲時
才憑藉一塊橡膠園
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開設了南益樹膠公司
這次,李光前選對了行業
財富隨著橡膠流淌
日後,他漸漸成為了
享譽東南亞的「橡膠大王」

世界十大富商之一

橡膠大王
好不容易賺到第一桶金
公司才開3年,李光前就
遇上了世界經濟大蕭條

李光前憑藉當年在謙益公司
就是岳父的公司啦
與工商界建立的良好關係
苦苦支撐,最終他的小公司
竟然順利度過了大蕭條時期!

也就是大蕭條時期內,1931年
李光前看準了各國經濟會復甦
走了一步險棋,擴大資金
將公司擴張為南益橡膠有限公司
他一面擴大經營渠道,發展對外貿易
一面又不失時機地開展多種經營
除了常規的生意,比如
經營橡膠製造、種植、運送膠片和膠液
幾年後,企業又擴展到泰國和印尼
到上世紀30年代末,他已是
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
家喻戶曉的橡膠大王了


黃梨大王
早在18世紀起,成批的泉州人
移居馬六甲和檳城等地
他們開闢了大片田莊、種植園和錫礦場
19世紀中後期,馬來西亞的泉籍華僑
多靠種植甘蜜、甘蔗、椰子樹、木薯
胡椒、菸草等經濟作物和蔬菜為主

在開發、建設僑居地的過程中
部分泉籍華僑通過長期經營
獲得了企業騰飛的機會
李光前正是這期間的佼佼者
在橡膠業務日漸騰飛之際
南益機構也在逐步壯大
李光前進一步抓住機遇
而擴展其他行業的投資
包括大量種植黃梨(菠蘿)和
開辦加工廠製造罐裝出口

南益橡膠公司也才創辦沒多久
李光前讓工人們在橡膠樹下種植黃梨
開星馬「一地兩種」之先河
在世界經濟危機期間,他的黃梨園
也經營得當,安然度過危機
這之後,他又創辦黃梨罐頭廠
產品銷往世界各地
使他在星馬「橡膠大王」的基礎上
又添了「黃梨大王」的美稱


金融驕子
投資銀行業,是李光前
人生另一個重要轉折點

早在1923年還未離開謙益公司時
李光前就已涉足銀行業
當時,陳嘉庚將華商銀行的
100股股票出售給李光前
4個月後,持有100股的李光前
在該行股東大會中被選舉為董事
到1928年,李光前已擁有
華商銀行275股股票
儼然是一位銀行家了

圖源:聯合早報
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
金融業首當其衝
在多家銀行倒閉的情況下
李光前提議華商銀行與
華僑銀行、滙豐銀行合併為「華僑銀行」
合併後的華僑銀行是新加坡
4家華資創辦的銀行中最大的一家
李光前任該銀行董事會副主席
後又接任主席

在李光前的主持下
華僑銀行得到空前的發展
先後在新加坡設立了20多家分行
並在東京、大阪、馬來西亞
香港、上海等地也設有分行
成為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
到二戰時,李光前已成為海內外
著名的華人實業家和金融家
發展到現在,華僑銀行已經是
新加坡當地銀行業的龍頭
在當地設有25家分行
在馬來西亞設有30家分行
在全世界共有60家分行

這些產業,使得李光前
獲得了相當可觀的財富
躋身於當時世界
十大華人富商行列
在1957年,受馬來西亞
柔佛州蘇丹封賜拿督勛銜

醉心公益
然而,李光前的一生中
最值得傳頌的不是他的財富
雖然旅居新加坡多年
在這裡的事業也風生水起
但是李光前從來沒有一天
忘記自己的祖國、故鄉
尤其是戰亂年代祖國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