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解封時,必須確保醫療能力充足,病例追蹤和檢測措施到位。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指出,政府已經做足準備,並有信心能安全地在下月逐步重啟日常和經濟活動。

圖片來源:路透社
5月22日,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接受了澳大利亞天空新聞台(Sky News Australia)專訪時指出,新加坡的疫情已經趨穩,他相信新加坡已經開始進入「康復期」。
當前,新加坡政府已經宣布將在6月1日結束阻斷措施,並會審慎地分三個階段恢復日常活動。第一階段從6月2日開始,而新加坡人期盼的社交活動如堂食、上健身房、逛商場等,有望在7月後展開的第二階段開放逐步恢復。
6月1日後新加坡分三階段逐步解封
第一階段:6月2日起持續大約四到六個星期
部分行業復工
必要時才出門
第二階段:過渡期,可能持續三至六個月或更長時間
更多行業復工
所有學生返校
體育和休閒場所重開
第三階段:長期方案持續到研發出冠狀病毒疫苗為止
小型活動和聚會恢復
此外,新加坡出入境限制政策即將漸漸放寬,從6月2日起,新加坡將逐步允許旅客在樟宜機場過境,新加坡居民也將可以到海外進行必要活動如商業旅遊。
尤其是在入境政策方面,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表示,新加坡正與幾個社區傳染風險相同或更低的國家試行「綠色通道」安排,以便在安全、有限人數和做好保障措施的情況下進行必要的旅行,這些國家包括中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韓國等。
政府已做足準備,新加坡有信心安全逐步解封
隨著病毒阻斷措施進入第七周,疫情較嚴重的勞工宿舍病例已大致保持平穩。宿舍檢測和隔離措施正積極地進行,維文表示相信新加坡能進一步減少勞工宿舍病例。
維文強調,新加坡在疫情暴發期間,強化醫療能力,病例的追蹤和隔離措施也逐步加強,這些都是安全解封的要素。他因此有信心,新加坡到了6月第一周就能安全地逐步解封。

圖片來源:Bloomberg
新加坡政府在3月推出「合力追蹤」(TraceTogether)手機應用,作為社區病例追蹤的環節之一。但應用推出至今,全國大約只有150萬人下載,相等於總人口的25%左右。
維文坦言,由於應用使用藍牙技術,一些人擔心會消耗手機電池。因此,政府已經開始研發穿戴式的病例追蹤器材,鼓勵更多人使用這些病例追蹤科技。維文強調,政府希望儘可能讓人們自願使用「合力追蹤」手機應用:
這不只涉及科技的問題,而是得確保以人為本。我們得維持公眾對我們的信任,尊重隱私權和讓人們自願參與。
疫後調查不應政治化
近來澳大利亞要求」獨立調查新冠起源」追責,引來中國國內強烈不滿。對此,維文在訪談中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全球122個國家在本周的世界衛生大會共同提案,要求世界衛生組織針對冠病疫情的全球反應展開獨立評估。作為提案的發起人之一,澳大利亞和中國陷入了緊張關係。澳大利亞天空新聞台主播對此詢問維文的看法。

維文回應時指出,各國都得竭盡全力應對眼下的危機。政府必須專注於國內事務,對外則得相互扶持,尤其是在必要時,為其他國家提供必要物資。中國和澳洲都是我國可靠的夥伴,當下最重要的是不要因爭論和政治而分心。
維文也說,在疫情後,必然得進行調查,好好了解疫情的來龍去脈,以及如何改進方方面面。但他強調:
不該把調查過程政治化,激烈地發表意見和大聲嚷嚷是沒有意義的。
當前,新加坡社區內的有效傳染數(Rt)在病毒阻斷措施期間逐漸下降,截至5月10日為0.5,低於2月下旬的1.1高峰,這顯示病毒傳播已受到控制。
不過新加坡衛生部也強調,接下來全島陸續解除阻斷措施,仍須保持安全距離與實行安全管理措施,才能確保有效傳染數不超過1,以控制疫情,避免病例反彈。
由於傳染數是因病毒阻斷措施而降低,隨著新加坡的阻斷期將在6月1日結束,更多民眾在外走動可能會導致傳染數回彈,因此阻斷期結束後,生活不會回到疫情之前那樣。
繼續保持社交距離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的副院長古阿烈(Alex Cook)建議全島繼續保持「可持續的社交距離」,以兼顧恢復經濟活動與控制疫情兩方面:
減少非必要外出;出門時佩戴口罩;企業應該繼續讓員工儘量在家辦公;在工作場所實行出入記錄系統。
繼續保持對病患的高效追蹤
目前新加坡已經推出的TraceTogether合力追蹤應用程式,以及SafeEntry訪客登記系統這兩個科技追蹤方案,就是為了彌補以上的漏洞:
TraceTogether合力追蹤應用程式能探知某個病患在什麼時間,跟誰有過近距離接觸,但卻不能記錄發生接觸的地點;
SafeEntry訪客登記系統則能提供這方面的資料。結合這兩組數據,將有助於提高追蹤工作的效率。
繼續保持謹慎,治療方案與時俱進
目前針對新冠肺炎仍沒有有效疫苗,難以根除。從抗疫的可持續性考慮,各國的考慮重點已轉為如何在允許經濟重啟的同時降低死亡病例,以及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這也在新加坡引起了討論。
由於新加坡醫療資源有限,不少本地傳染病專家認同政府採取較謹慎的做法,但也強調治療方案應與時俱進,不能固步自封。
隨著確診病例不斷增加,全島社區隔離設施的容量已經幾乎飽和。如何隔離確診病人也是重要的工作。目前新加坡已有2萬多例確診病例,但隔離設施非常有限,在人手、檢測等方面也面對資源限制,因此有必要考慮如何優先分配資源。

抗疫正來到關鍵時刻,新加坡政府的積極應對和企業與公眾的主動配合,多方發力,才能提高阻斷期間的效果,也才能儘早恢復正常的生活節奏。
疫情持續
人們的生活也要進入新常態
所有人的健康
取決於每一個人的行動
最後,小南君再一次強調
保護自己和家人的關鍵要點:
避免非必要出門!
避免聚集!
勤洗手、戴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