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是新加坡共和國首任總理,他本人是新加坡華人,祖籍中國廣東省梅州市。他在擔任總理期間勵精圖治,用四十年時間將面積只有724平方公里的小國新加坡,打造成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由於新加坡在經濟上的巨大成就,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李光耀執政期間成功使新加坡發展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這讓他在世界上名聲大噪。

新加坡城市風景
日本在東南亞有著傳統的利益。日本同東協國家一直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繫;東南亞是日本的南大門,扼守日本的海上生命線,東南亞對日本來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冷戰後,日本加快步伐向政治、經濟大國邁進,把東協作為實現政治大國及同中國爭奪在亞洲領導權的突破口。1979 年日本發表了「日本對東南亞政策」 ,表示要把與東協的外交作為日本外交的支柱之一, 要加強與發展和東協國家的友好關係。
在 1997 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日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 新加坡認為日本在幫助新加坡和其他東南亞國家克服金融風暴帶來的困難和復甦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光耀
日本作為亞洲的現代化國家一直是新加坡學習的對象,同時日本在二戰後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更被李光耀當成新加坡學習的楷模,因此他經常談論日本問題。李光耀曾在香港大學發表演講時, 稱讚日本: 「是唯一非歐洲民族,卻能夠自我推動,踏進了工業時代的國家」。李光耀曾說「新加坡的工業,不能以現有水平為滿足,而應追蹤日本,學習日本,向高度精密工業邁進。」

日本職員
新加坡和日本在維護馬六甲海峽航道安全,經濟合作和地區安全機制等方面有著共同利益,隨著冷戰後新興地區大國的崛起和美國在東南亞勢力的調整,新加坡希望日本在東南亞政治和安全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以使大國在東南亞的力量處於平衡狀態。新加坡積極支持日本介入東南亞事務, 加強同東協國家的政治、經濟及安全反恐聯繫。

尼克森
早在1967年李光耀與美國已故前總統尼克森會談時就說:「日本將不可避免地再次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日本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他們不可能也不應該滿足於在世界上僅僅扮演這樣的角色:生產更好的半島體收音機和縫紉機,以及教會亞洲人怎樣種稻。」

日本東京夜景
此後李光耀曾公開提出日本在地區安全方面應該發揮更大作用。 另外,新加坡還認為,隨著日本成為經濟大國,也必然會謀求成為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 李光耀不同意日本是經濟巨人、 政治侏儒的說法,「日本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其實也是第一流的,只是裝成第三流罷了。因為這樣一來,就可以避開防務負擔,而集中力量發展經濟,這是日本戰後的政策。」
鑒於美國在亞洲的收縮和日本經濟地位的提高,李光耀認為:「美國的國力如江河日下。 這是十分清楚的, 在這種情況下,非得找個替代者不可, 而這個替代者便是日本。」新加坡對日本發揮區域角色的期望與日本地區政策有一致性,所以1990年5月海部俊樹首相選擇新加坡作為第一個日本政府對二戰表示「懊悔」的地方。

海部俊樹
2000 年 5 月,防衛廳長官瓦力訪問新加坡時,新加坡同意「日本自衛隊在東南亞地區救助日本人或執行維和任務時, 可以使用新加坡國內的軍事基地」。在 2001 年 10 月,新加坡與日本簽訂了「新日 21 世紀夥伴關係計劃」,2002 年 1 月,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訪新,兩國簽署新日「新時代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加強了雙邊在經濟、政治上的合作。
參考資料《李光耀的日本觀》、《新加坡現實主義外交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