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asu」在福建話里的意思就是「怕輸」,通常用來形容那些用盡辦法達到目的的人。
當然,這個詞在不同的情況之下,意思也各不相同。以下是「怕輸」這個詞的一些用法。
1.就是要排隊

華為以$54的手機來配合新加坡的國慶日,所做的促銷都是虛假的,部分原因是這家中國科技巨頭低估了新加坡人的怕輸心理。叔叔和阿姨們願意排幾個小時的隊來拿到華為手機。排隊等候是新加坡文化的現象。
天生的怕輸,新加坡人只想抓住任何免費的東西,他們可能甚至並不會使用,但是他們的心態就是排了,拿了再說!之後以「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可能需要它」做一個常見的藉口來合理化他們浪費在排隊上的時間。限量版產品也是如此。
值得慶幸的是,電子數字隊列已經融入了傳統排隊行列。
大家再也不用在烈日下與人爭先恐後的排隊了!
2.濫用promo code
銷售和利用promo code是獲得品牌認知度和提高銷售額一個很好的營銷策略。不用說,新加坡人總是在觀望及等到好時機!
當你問他們,想買點什麼嗎?
「等下買啦!現在買不值得!」
新加坡人已經完美的表達他們內心的怕SI心理,覺得錢要花得值得。
3.比較,比較,再比較

每個新加坡孩子的故事:父母總是把自己孩子的分數與別人的考試分數進行比較。每個新加坡人與生俱來的競爭力和怕輸心理都來自於父母的期望,他們的目標是在任何事情上都成為第一。從教育、車、工作薪水到婚姻,難免都要和別人攀比。
回到我們的第二點,比較可能不是一件壞事。作為精通數字的本地人,新加坡人很擅長比較價格和折扣,以了解什麼能給他們帶來最大的優惠。以旅遊為例,SkyScanner、Agoda和PolicyPal等比價網站是kiasu最典型新加坡人最常使用的,他們總是想以最優惠的價格去計劃他們行程。
4.Chope-ing桌子

「Chope !「文化本來就是最能證明新加坡最怕su的心態。這個新加坡Kiasu族似乎跨越了年齡的界限,不論老少,他們通常會在美食廣場、小販中心或咖啡店的桌子上留下紙巾包之類的東西來定桌。
沒有什麼比紙巾袋本身更能表達,並「尊重紙巾」這個文化。你幾乎從未見過另一個陌生人會去占據那張桌子,因為它已經「名桌有主了」。
5.私人教育
新加坡的私人教育正在蓬勃發展。新加坡人去年在私人教育服務上花費了14億新元。為了讓他們的孩子在學校里占據優勢,父母送他們去補習,這樣他們就能比同齡人更快地理解、學習和掌握新知識。
無論是「虎媽」心態還是kiasu的決心,怕輸是新加坡人獨有的特質——不管我們喜不喜歡。作為一個kiasu的新加坡人,與世界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會這個烙印會繼續留給他們的後代。
奮鬥吧!新加坡人!
新加坡的生活成本並不總是這麼高,但隨著時代的變化,他們必須這樣。怕輸根本不是一件壞事。新加坡人很清楚,他們需要為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努力工作,因為就像新加坡的開國功臣一樣,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勞而獲的。
住在新加坡的消費太貴了!再加上需要供養家庭花費之餘,同時還想擁有一所大房子或一輛車的物質慾望,新加坡人絕對需要kiasu,才能生活下去!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