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抗疫「回疫路」二:抗疫犯錯要敢於承認,更要及時解決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被中國網友親切的稱為新加坡女版「鍾南山」。因為她和鍾南山院士有著類似的經歷,都是中新兩國抗擊「新冠」的領軍人物,都是2003年抗擊「SARS」的尖兵排頭!
新加坡去年底開始為醫護人員接種冠病疫苗,作為首批接種人士的梁玉心說,她在接種疫苗後的幾個小時內,雖然感到肌肉酸痛,但這個症狀在一天內就消失,也沒有出現其他的症狀。

(圖:來源自網絡)
梁玉心說,市面上所推出的疫苗都屬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這類疫苗所產生的副作用非常小,僅會出現短暫感到不適的情況,如局部疼痛、發燒、肌肉酸痛等。
她說:「根據疫苗的數據來看是可以降低發病率,可以保護個人。當我們保護個人的時候,越多人接種疫苗,群體的保護能力就會越高。」
所以,疫苗接種,越早越好!

(圖:來源自網絡)
近日,梁玉心教授表示,變異病毒和疫苗仍存在不確定性,下來一年仍將極具挑戰。
她慶幸國家傳染病中心及時投入運作,新加坡也不斷提升人力資源,才在遇到疫情時,能有足夠的專家來對抗疫情。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在2018年底投入運作,2019年9月7日正式開幕,四個多月後就遇上冠病病毒這個強敵。
梁玉心認為,新加坡還可以在一些方面做得更好,例如加強大數據,以及實驗室診斷方面的研究,以及給予世界專科小組提供更多支持。
面對病毒毒株變異和疫苗所存在的不確定性,梁玉心也坦言,接下來的一年仍極具挑戰性,還得要看我們如何運用疫苗來做好全民的保護以及如何維持我們的安全措施,病毒在基因變化方面也還有待研究和觀察。

(圖:來源自網絡)
儘管目前新加坡的疫情已受控制,但梁玉心認為,還需要繼續維持這方面良好習慣,才能夠維持安全的狀態。
她說:「很多國家現在出現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新加坡能不能夠倖免很難說,這要靠我們的努力,安全措施必須做的很足夠。 」
梁玉心曾在2003年帶領新加坡對抗SARS,如今又見證了冠狀病毒在迅速傳播開來的情況。她透露,研究人員起初以為冠狀病毒的性質會同SARS病毒相似,但不料研究結果卻完全相反,令她驚訝不已。
梁玉心說:「我們研究到病人在患病初期已經有大量的病毒從他們的呼吸道裡面排出,代表他們已經有很強的感染力,這個性質跟SARS完全相反。」
有鑒於此,她指出,新加坡在探討為冠狀病毒制定防範措施時,無法引用2003年對抗SARS的那一套「樣板」,因為兩者的性質大不同。
...

(圖:來源自網絡)
梁玉心此前很坦誠的說,一開始有點低估了冠狀病毒。若時間能扭轉,她會更早呼籲公眾保護自己,也更緊密追蹤接觸者。
因為此前世界衛生組織對於無症狀傳染仍沒有明確立場,只表明多數傳播應該是通過出現症狀的病患傳開的。然而,多國的研究顯示無症狀病患也傳染病毒。
為了與病毒賽跑,梁玉心天天工作,上午七八點鐘就到傳染病中心工作,晚上回家匆匆與家人吃晚餐後,再繼續與世界另一端的西方專家視訊討論,有時可討論至午夜12時。
她說:「病毒本身不需要休息,所以我們人也變得不能休息。」
與沙斯期間相比,現今科技已更發達,全球專家的聯絡網也更緊密,因此能相對容易地聯繫世界不同角落的專家,與他們交換科學上取得的見解。這讓他們能更快取得進展,但同時變得更忙碌。
「我們已經不用從一個地點跑到另一個地點,通過視訊就能很快連接上,每天行程都排得很滿。這代表工作效率提高,同時也相當疲倦……我一般疲倦到身體一碰到床就睡著了。」
雖然不會因為要操心的事太多而難以入眠,但梁玉心無疑在抗疫上扛起了千斤重擔。
她所帶領的國家傳染病中心,是新加坡經歷沙斯疫情後,為確保能更好地應付下一個疫情而特設的。中心去年9月開幕,他們原本籌備在新環境和新系統下進行演習,不料演習還沒展開,病毒已率先「報到」。
...
正所謂——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