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大流行直接或間接地打擊了東協各國的商業、貿易和旅遊業。作為區域中心的新加坡,正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持續地超越、如何持續地成長!
疫情大流行直接或間接地打擊了東協各國的商業、貿易和旅遊業。作為區域中心的新加坡,正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持續地超越、如何持續地成長!
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李白金融學院院長白士泮博士提出新加坡能發揮「三器」作用。
新加坡擁有優越地理位置,是區域乃至全球海運和空運交通樞紐中心,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
新加坡和許多國家簽署雙邊貿易協議,雙邊避免重稅協議和投資保障協議,企業可以利用新加坡的貿易與投資網絡開拓國際市場。
新加坡的「連接器」 將能助力中國通過海南加大開放力度,深化全球化,加強與東協,亞太乃至全球在物理與數碼空間的經貿連接。
圖源:Ministry of Transport
基於新加坡穏定的政治,開放和包容的經濟與金融市場、具有深厚的商業與人脈區域網絡,了解西方、東協、中國和印度的企業文化,全球化的DNA,健全親商的體制,鼓勵創新環境等因素提升了新加坡整體的投資,運營與創新環境,吸引了國際企業把資金、信息、人才等彙集新加坡,為進軍東協與亞太市場做好準備。
新加坡的願景是要作為全球-亞洲科技, 創新與創業的重要節點。其他國家可以利用新加坡設立的諸多國際合作平台,如東協金融創新網絡,進行商業模式與策略的測試調整,然後複製到東協甚至整個亞太區域。
再如新加坡政府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辦公室」正在建立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與風險管理機制,可以為中國企業在基建項目融資、風險識別與管理提供解決方案,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三是「公信器」。信任是一切商業機遇之本。新加坡完善、先進、具國際水平的法律與司法制度,和國際仲裁制度贏得國際投資者的信心,促進更多的國際交易在新加坡進行,造就了新加坡國際貿易的地位。還有,長期建立起了新加坡的誠信,贏得國際社會認可「新加坡品牌」的高品質, 高效率和高可靠性。海外企業可以和新加坡企業合作,創建科技賦能高效又具有公信力的產品或服務,打入東協與亞太區域的新市場。
圖源:Civil Service College
疫情幾乎切斷了所有的短期或長期旅行。某些商業行為是可以通過在線平台達成協議,但並非所有的交易都是可行的。因此,與該地區重新連接是當務之急。
新加坡的聲譽、可靠性和透明度可以為入境和出境遊客提供更大的保障。強大的檢測能力、健全的管理和增強的追蹤接觸者的能力,有助於人們重新安全聯繫並保護我們的社區免受輸入性激增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新加坡可以成為重要企業的樞紐和中轉站。我們聯繫的國家越多,產生的相關性和價值就越大。
作為樞紐的作用正在發生變化,這不僅是因為疫情,還因為各種產業正在加速創新和改變,如第四次工業革命。所有東協國家和企業必須適應。
圖源:Financial Times
數字化能力現在顯然是必備的。2018年新加坡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時,東協範圍內的數字化努力就開始了。今年推出的首個東協網上銷售日就是今後努力的一個早期例子。
個人和國內業務也需要新的能力。我們不需要以新加坡為中心,而是需要傾聽並回應鄰國的經濟優先事項。許多國家——尤其是越南和印度尼西亞——都支持一個目標,那就是穩固並提升全球價值鏈。
隨著中美關係緊張,越來越多的公司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一些公司將目光投向了我們的地區,這種可能性也隨之增加。但必須有互補的能力和戰略。
如同新加坡交通部長王乙康於上星期五在交通部線上國慶敬禮儀式的演講提出的:「為了生存,我們必須保持邊境開放;為了蓬勃發展,我們必須與世界接軌;為了繁榮,我們必須成為全球經濟的樞紐。」
新加坡獨有的三把「利器」
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李白金融學院院長白士泮博士提出新加坡能發揮「三器」作用。
01
連接器
新加坡擁有優越地理位置,是區域乃至全球海運和空運交通樞紐中心,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
新加坡和許多國家簽署雙邊貿易協議,雙邊避免重稅協議和投資保障協議,企業可以利用新加坡的貿易與投資網絡開拓國際市場。
新加坡的「連接器」 將能助力中國通過海南加大開放力度,深化全球化,加強與東協,亞太乃至全球在物理與數碼空間的經貿連接。

圖源:Ministry of Transport
02
催化器
基於新加坡穏定的政治,開放和包容的經濟與金融市場、具有深厚的商業與人脈區域網絡,了解西方、東協、中國和印度的企業文化,全球化的DNA,健全親商的體制,鼓勵創新環境等因素提升了新加坡整體的投資,運營與創新環境,吸引了國際企業把資金、信息、人才等彙集新加坡,為進軍東協與亞太市場做好準備。

新加坡的願景是要作為全球-亞洲科技, 創新與創業的重要節點。其他國家可以利用新加坡設立的諸多國際合作平台,如東協金融創新網絡,進行商業模式與策略的測試調整,然後複製到東協甚至整個亞太區域。
再如新加坡政府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辦公室」正在建立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與風險管理機制,可以為中國企業在基建項目融資、風險識別與管理提供解決方案,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03
公信器
三是「公信器」。信任是一切商業機遇之本。新加坡完善、先進、具國際水平的法律與司法制度,和國際仲裁制度贏得國際投資者的信心,促進更多的國際交易在新加坡進行,造就了新加坡國際貿易的地位。還有,長期建立起了新加坡的誠信,贏得國際社會認可「新加坡品牌」的高品質, 高效率和高可靠性。海外企業可以和新加坡企業合作,創建科技賦能高效又具有公信力的產品或服務,打入東協與亞太區域的新市場。

圖源:Civil Service College
疫情幾乎切斷了所有的短期或長期旅行。某些商業行為是可以通過在線平台達成協議,但並非所有的交易都是可行的。因此,與該地區重新連接是當務之急。
新加坡的聲譽、可靠性和透明度可以為入境和出境遊客提供更大的保障。強大的檢測能力、健全的管理和增強的追蹤接觸者的能力,有助於人們重新安全聯繫並保護我們的社區免受輸入性激增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新加坡可以成為重要企業的樞紐和中轉站。我們聯繫的國家越多,產生的相關性和價值就越大。
新的區域策略
作為樞紐的作用正在發生變化,這不僅是因為疫情,還因為各種產業正在加速創新和改變,如第四次工業革命。所有東協國家和企業必須適應。

圖源:Financial Times
數字化能力現在顯然是必備的。2018年新加坡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時,東協範圍內的數字化努力就開始了。今年推出的首個東協網上銷售日就是今後努力的一個早期例子。
個人和國內業務也需要新的能力。我們不需要以新加坡為中心,而是需要傾聽並回應鄰國的經濟優先事項。許多國家——尤其是越南和印度尼西亞——都支持一個目標,那就是穩固並提升全球價值鏈。

隨著中美關係緊張,越來越多的公司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一些公司將目光投向了我們的地區,這種可能性也隨之增加。但必須有互補的能力和戰略。
如同新加坡交通部長王乙康於上星期五在交通部線上國慶敬禮儀式的演講提出的:「為了生存,我們必須保持邊境開放;為了蓬勃發展,我們必須與世界接軌;為了繁榮,我們必須成為全球經濟的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