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不離手」不只是現代人的通病,無形中也會對生活環境造成顯著的迫害。
這是因為,生產智慧型手機而開採稀土金屬等原材料,會使動物棲息地遭破壞;一旦手機「壽命」到了,用戶假如沒好好將它們丟棄,手機中的有害物質也會滲入泥土和水中。
因此,電子垃圾與日俱增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巨大挑戰。當中,手機占了絕大部分,也包括手提電腦、電視機、冰箱等電子產品。
根據聯合國機構發布的《全球電子廢棄監測》報告,2022年全球共產生6200萬噸的電子垃圾,比起2010年激增了超過八成。
全球電子垃圾每年也預計增加260萬噸,到了2030年一年或將達到8200萬噸。
若進一步分類,6200萬噸的電子垃圾中有3100萬噸是金屬、1700萬噸是塑料,其餘1400萬噸是礦物、玻璃和混凝土等。

資訊通信科技產品屬於受管制的電子垃圾。(聯合早報)亞洲僅約一成電子垃圾被妥當回收
報告指出,亞洲國家「貢獻」的電子垃圾最多,占了2022年總數的近一半。
問題是,包括亞洲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電子垃圾的回收率都偏低。
報告引述官方數據揭露,電子垃圾生產量的增長速度,比回收率的增速多出五倍。
2022年,全球僅1380萬噸或相當於22.3%的電子垃圾,在無害環境的前提下被正確收集和回收,其中歐洲官方收集和回收率為42.8%,亞洲只達11.8%,非洲一帶更是少過1%。
令人擔憂的是,報告預計電子垃圾的收集總量和回收率,未來還會繼續下滑,到了2030年可能只有20%。
報告就發現,全球有大量電子垃圾未被妥當處理,約1800萬噸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被拆解,但這些國家都沒有適當的電子廢物管理基礎設施。
報告說:
「沒透過正確管道回收電子垃圾,往往會影響資源使用效率(resouce-efficiency rate),也不符合環境或健康和安全標準。」
全球回收率跟不上電子垃圾的增速,背後原因包括電子垃圾使用率提高、產品有效期限更短、維修選項有限、設計上的不足,以及缺乏電子垃圾管理基設等。

全球回收率跟不上電子垃圾的增速,背後原因包括電子垃圾使用率提高、產品有效期限更短、維修選項有限等。(聯合早報)新加坡人每年每人「丟掉約70部手機」
本地電子垃圾的回收工作涵蓋哪些方面?
2021年,交通部兼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曾透露,新加坡每年生產約6萬噸的電子垃圾,這相當於每一名新加坡人每年扔掉約70部手機。
許連碹說,隨著電子設備和產品變得更普及,數量預計還會增加。
「電子垃圾必須經妥善處理,以回收寶貴的資源,並防止有害物質危害我們的環境和健康。」
「減少和回收電子垃圾,對於新加坡邁向零廢棄國家至關重要。」
我國在2019年也發布首個零廢棄總藍圖,預計到了2030年讓實馬高垃圾埋置場(Semakau Landfill)每天處理的垃圾減少三成。在該藍圖下,電子垃圾是受關注的三大垃圾源頭之一。
新加坡從2021年7月起推出電子垃圾管理系統,這個系統基於「製造商延伸責任」(簡稱EPR)模式,意味著電器和電子設備的製造商,必須確保產品的使用壽命結束時妥當收集和處理。

全島目前有超過800個電子垃圾回收站。(海峽時報檔案照片)
全島目前也有超過800個電子垃圾回收站。國家環境局批准的公司會負責收集這些垃圾,並送往本地電子垃圾回收商。
在EPR模式下,截至2023年12月,這些回收站已收集了超過1萬6000噸的電子垃圾。
不是什麼電子設備都能扔進回收桶
話雖如此,新加坡在回收電子垃圾的宣導工作上,似乎還有進步的空間,關注程度可能也不比塑料垃圾或食物垃圾來得高。
環境局2018年的一項調查發現,新加坡人仍欠缺妥善處理電子垃圾的意識,約六成的受訪公眾稱,他們不知道或不清楚如何讓電子垃圾再循環。

位於大士的一家電子廢物智能回收廠。(海峽時報)
曾有數據發現,本地電子垃圾回收桶一般有三成的廢棄物,是未經管制也不應被丟入桶里的產品,像是烤箱、吹風機、吸塵機和電動玩具等。
獲環境局委任、負責回收受管制電子垃圾的業者歐綠保集團(ALBA Group),其總經理克里斯在一場國際電子垃圾日活動上受訪時告訴媒體:
「我們意識到公眾可能難以分辨哪些物品可以放入回收箱內,所以正在尋找解決方案,看是否能把所有的電子垃圾都放入同一個回收箱。一切還在討論中,尚無定案。」
如果這個方案將來真能落實,對公眾來說確實會更省事,但無論如何,當局目前還得加強宣導該如何妥當處理電子垃圾的觀念。

環境局將會增強宣導工作,鼓勵公眾回收電子廢棄物品,從而提高社會對其重要性的意識。(ALBA)
在新加坡,可回收的受管制電子垃圾主要分為四大種類:
手機和電腦等資訊通信科技產品;
大型電器如冰箱和個人代步工具;
燈泡和燈管(不包括螢光燈管);
電池
這些垃圾被收集後,會送往合格的電子垃圾回收商,確保產品在重新使用或回收之前,當中存儲的所有數據都會被永久刪除或銷毀。
聯合國機構在報告中提及,執行電子垃圾的相關政策固然重要,但提高全球人民對於電子垃圾的認識也不能被忽視。
報告說:
「如同許多高收入國家所經歷的一樣,(電子垃圾的)環保意識和實際回收行動的差距,依舊巨大。」
配合聯合國的這份新報告,新加坡環境局受詢時也告訴媒體,當局會增強宣導工作,鼓勵公眾回收電子廢棄物品,從而提高社會對其重要性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