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柔長堤和新馬第二通道的交通擁堵問題幾乎已是「月經文」,時不時成為網絡輿論熱議,媒體爭相報道的課題。
只不過,最近有不少馬國網民將堵塞問題歸咎於新加坡。
柔佛州務大臣翁哈菲茲7月還聲稱,馬國當局的一些措施,如調派更多官員到新山關卡,已經奏效,交通堵塞問題大有改善。
馬國首相安華早前更說,他認為現在該輪到新加坡「盡其所能舒緩交通問題」了。
接二連三的「指控」總算讓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坐不住了,發文告駁斥相關說法,強調新加坡不是關卡大塞的始作俑者。
兩國官方各有說辭,理由洋洋洒洒,但追根究底,還是個錢字。
更進一步說,這是「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的現實問題。
新馬是世上少數陸地交接邊境如此繁忙的國家。眾所周知,馬國人前來新加坡討生活,新加坡人去新山買便宜貨,全都基於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原因:
新元能換得更多令吉。
因此,每當令吉貶值,新元強勢,自然對來往兩地的人車流量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來新加坡工作的人更多,去馬國消費的人也變多。
由於採取較不一樣的貨幣政策,相較其他亞洲國家,新加坡受美國聯儲局升值影響較小,因此兌令吉等他國貨幣保持著強勁勢頭。
去年7月,新元兌令吉的匯率來到了3.2水平,外界當時以為那已是一個新高。
熟料,馬幣跌幅和新元升值步伐並未停歇。
如今,1新元兌3.4以上令吉已是家常便飯,相當於一年多時間裡,新元兌令吉又悄悄漲了逾6%。

新元兌令吉匯率節節攀高。(海峽時報)人往高處爬
從原本的3倍到3.2倍,再到如今的3.4倍,進一步提高更多馬國人越堤來賺取新元的意願。
加上馬國生活費問題過去一年並未獲得妥善解決,不少馬國人,尤其住在和新加坡一衣帶水的新山人更是心馳神往,紛紛前來我國討生活。
根據移民與關卡局的最新數據,單在新柔長堤,每天平均就有27萬人次通關。
出於敏感因素,新加坡政府不會透露個別國家在本地客工的確切數量及變化。
但從新山一帶僱主愈來愈缺人的現象頻頻見報,就能猜測到有更多馬國人選擇來到新加坡從事付出相等勞力,工資卻是3.4倍的工作。
這種人往高處爬的趨勢,無可厚非。
與此同時,馬國客工又正好趕上新加坡租金飆漲的循環。
跟據房地產網站99.co和新加坡房地產聯合交易網SRX預估數據,獅城組屋的租金截至8月份已連續23個月上漲。
馬國客工未必個個有能力在本地租屋,無計可施下也只好化身越堤族,每日起早摸黑,來往新馬兩地。
這更進一步增加新馬兩地通勤人數,對關卡構成壓力。

大部分馬國客工選擇每日往返新馬兩地通勤。(取自臉書)水往低處流
另一邊廂,令吉貶值,也讓許多喜歡到馬國購物消費的國人大喜過望。隨之而來的強大消費力,讓人們消費慾望大增。
若零散前往,尚可相安無事,但遇上假日和長周末就難說了。尤其新加坡人行動力高,早上在總統選舉投完票,下午就能馬上動身前往新山。
如果說馬國人因新元強勁而來新加坡工作是「人往高處爬」,那新加坡人藉令吉貶值去新山努力消費就是「水往低處流」。哪裡有便宜貨,哪裡便有消費者湧入,這是市場不變的定律。
平日出現人潮,關卡還能稍微應付。到了假日或長周末,每日往返兩地的越堤族和蜂擁前往新山的獅城客疊加,一下爆增的人車流量,關卡未必吃得消。

9月1日連著周末和學校假期的總統選舉投票日,成為不少國人前往新山旅遊的「良辰吉時」。(聯合早報)安全不可妥協
然而,關卡終究是邊境重地,通關速度絕不能凌駕於安全之上,必要的檢查和通關程序不能打折。
移民與關卡局就在文告中強調,當局會繼續和馬國方面合作改善旅客的體驗,促進陸路邊境的人貨流動,但絕不會為了求快而在安全方面妥協。
這意味著,在現有軟硬體設施、安全標準不變的前提下,新元和令吉的幣值起落,就是新馬陸路邊境塞不塞車的關鍵因子。
短時間內,新馬兩國在經濟上的差距,似乎還沒有拉近的跡象。
塞車、塞人預料還會是未來幾年老生常談的問題。或許要等到2026年底新柔地鐵系統順利通車,情況才有望改善。
往返兩地深受交通堵塞之苦的新馬民眾,怨氣衝天準備發文公審之際,或可平心靜氣想一想:
有人可就近領取3.4倍的收入,有人跨過長堤就能買到新加坡買不到的便宜貨品和服務。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在關卡排隊塞車,或許就是享受這些利好因素不得不付出的機會成本。
做好這種心理建設,也許就不會那麼煩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