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對東南亞初創企業的早期投資略有下降,降至近5億美元。然而,新加坡仍然是該地區早期投資最熱門的市場,吸收了一半以上的資金。根據新加坡基金公司Jungle Ventures的一份報告,東南亞初創公司預計今年將在種子輪投資4.98億美元(6.69億新元),比去年的6.84億美元下降約27.19%。但這仍遠高於2020年的2.55億美元。
此外,東南亞市場今年預計共完成316輪種子輪,少於過去五年的數量。報告指出,與2021年至2022年的峰值相比,種子輪投資自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下降,但同比下降速度有所放緩,表明東南亞的種子輪投資部署正在趨於穩定,交易數量預計將繼續下降。
報告顯示,2021年至今年,東南亞54.4%的種子輪投資交易發生在新加坡市場,占市場的一半以上,比第二個印尼的19.2%高出35.2個百分點。但新加坡初創企業的大部分種子輪融資都投資於在新加坡註冊或運營的公司,但目標是新加坡以外的市場。

對此,Jungle Ventures的合伙人馬利克(Rishab Malik)向《聯合早報》分析稱,新加坡有非常透明且高度合規的司法環境,法規清晰且會計標準高,因此投資者們通常會支持投資新加坡起步企業。
女性創業者數量穩步增加

馬利克補充道:「其次,如果這些資本不去新加坡,而是直接去其他地方,那麼不同國家和不同行業的外國直接投資(FDI)規則可能會更加複雜,操作起來也更具挑戰性。」。因此,以新加坡公司為母公司,在東南亞市場的不同國家設立子公司,是創始人和投資者完全接受、理解和認可的結構。
「就具體項目而言,報告還顯示,第二次創業者重新成為投資者的焦點,獲得的投資比第一次創業者多得多,特別是在金融科技和區塊鏈等高增長領域。她們可以吸引的投資額比市場平均水平高出63%。女性企業家的數量也在穩步增加,儘管她們的代表性仍然不足,但在籌集種子資金方面同樣成功。報告發現,在整個東南亞,女性領導的初創公司籌集的資金平均比同行多29%。」。
擁有良好基本面和盈利前景是關鍵

淡馬錫旗下的頂點控股公司總裁蔡啟樂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明年會更好。他透露,即使全球風險投資在過去兩年放緩,翔鳳仍保持著穩定的步伐。「我們每年仍在關注數千個項目,平均每年投資10到14個。我們清楚地感覺到,我們的同行已經放緩了步伐,有些人過去可能每天投資兩次,早上開會,下午匯款是很常見的。」
談到估值修訂,蔡引用了a輪融資,該輪融資過去要求初創公司的估值為4000萬至5000萬美元,現在降至約1500萬美元。他認為,這是一次很好的調整,我們也可以回頭看看被高估的商業模式。蔡補充道,今年有四家翔豐公司上市,六家被收購,這反映了一個事實,即具有良好基本面和盈利前景的公司仍然可以為投資者帶來良好的回報。
這10家公司包括Boundless Bio,該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籌集了1億美元;Own Company,Salesforce以19億美元現金收購;默克公司以13億美元收購了Eyebio。

*部分段落或圖片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