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華人是一家,春節是華人的第一節 。中國移民到海外的華人眾多,目前全世界的海外華人約有五、六千萬。在外國許多華人集中的城市都有「中國城、唐人街」,那裡都綻放濃郁的中華文化。
海外移民的華人已經和當地人民的融為一體,成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中國城、唐人街」的華人也有文化生活, 也應該有中國傳統的楹聯文化。
2024年,海外華僑華人最多的前10個國家如下:
1. 泰國 - 約1000萬華裔(占總人口14%),多為明末清初移民。
2.印度尼西亞 - 超過1000萬華人(5%的人口),其中90%已取得國籍。
3.新加坡 - 298萬華人,占75%的居民總數,華文為官方語言之一。
4.馬來西亞 - 740萬華人,占23%人口,但預計到2030年比例將降至19.6%。
5.美國 - 502萬華人,占移民人口5%。
6.加拿大 - 177萬華人,占總人口的5.1%。
7.緬甸 - 163萬華人,占總人口3%,主要居住在中緬邊境。
8.菲律賓 - 135萬華人,多為明清移民後裔。
9.秘魯 - 130萬華人,第一批華人來自澳門。
10.澳大利亞 - 120萬華人,占總人口3.9%,是澳除英語外最大族群。
唐人街作為華人華僑移居海外的最初據點,一直以來就被看作是海外中華文化的「代名詞」。在那裡,你不僅可以找到美味中餐、中國傳統牌樓,而且還可以在農曆中國傳統節日中。

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中華文化。在海外,中國傳統春節味道最濃的是唐人街 ,每年農曆中國新年的到來。各國的唐人街都會舉辦舞獅賀歲、爆竹迎新,各種雜技、武術表演等等慶祝活動。
新加坡唐人街的對聯值得「推敲」
在全世界除中國外,新加坡的華人比例最多,高達75%,這裡的唐人街(中國城),當地人又稱之為「牛車水」。前幾年,筆者曾經寫發過一篇《閒話牛車水廣場的對聯》。

牛車水裡有一個小劇場,主要是演出中國傳統戲曲或者演奏華樂的舞台,下面有一排排的座椅,供觀眾來欣賞。舞台不大, 兩旁邊的柱子上有一副對聯 :
上聯是:新加坡此中區來不盡白叟黃童紅男綠女;
下聯是:牛車水是古香真跡請大家同座共說談情。
筆者曾經對 原對聯進行一次較大的改動,改為:
上聯:新加坡大花園,來不盡白叟黃童紅男綠女;
下聯:牛車水小劇場,唱不完東歌西曲南腔北調。
後來筆者推敲了一下,也覺此對聯改得不盡如人意,於是又改為:
新加坡大花園 觀民俗 閩粵瓊浙滬鄉音無改;
牛車水小劇場 賞國粹 生旦凈末丑華樂繞樑 。
美國的唐人街名氣最大
美國的唐人街名氣也最大。19世紀中葉華人的金山淘金熱, 大批華人淘金者懷著「一夜暴富」的美好願景,漂洋過海來到舊金山,
並就此定居下來,數經風雨、歷盡艱辛,才建成了今日的舊金山唐人街。現在已經成為華人移居舊金山的最重要歷史見證者和「活化石」,距舊金山市東北120里的樂居鎮。
該鎮於1915年由當地從事農業生產的華人建成,並保留著早期華人移民師範社區,1990年被列為美國國家歷史遺蹟。

日本的唐人街的歷史最長
其次是日本的唐人街,日本的神戶唐人街也有120年的歷史了,日本人把這裡稱之為南京町,而許多中國人把這裡稱之為中華街。來到神戶唐人街就可以感受到濃厚的中國風,
入口處立著中式的紅色門樓,穿過這座門樓走進唐人街,到處都是親切的中國話,中國餐廳等等,整條街道都是濃重的中國風,仿佛是走在王府井一樣,每當春節的時候,
這裡就會有許多的中國傳統節目表演,讓許多在日本的華僑一解思鄉之情!
南京町位於神戶市中央區, 每年春節這裡也會舉辦活動,特別是「中國歷史人物巡遊」特別有人氣,人們會穿著京劇的服裝,裝扮成歷史人物進行遊行,遊客也可以參加,非常有趣。
英國的唐人街餐館眾多
英國倫敦最早的華人聚居點是萊姆豪斯(Limehouse),早在1800年代初期,一些來自中國華南地區的勞工和水手就流落倫敦,在船廠區落戶。到了20世紀初,
聚居於當地的越來越多的華人主要視鄰近船廠區的華裔水手為顧客。
二戰之後,隨著中國餐飲逐漸受歡迎以及香港移民的大批湧入,爵祿街一帶開始出現眾多中國餐館,一些從船廠區搬來的業主不斷向當地其他族裔頂讓商鋪,
後來華人勢力逐漸占據了爵祿街一帶,開始被視作「唐人街」。1985年,倫敦政府正式頒布:「倫敦華埠」為唐人街社區。
試作唐人街「通用」對聯
在海外,許多國家都有中國城、唐人街,這些在海外生活的「遊子」, 他們其中不少已經成為所在國家的公民,成為中國對外友誼的使者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

不論故鄉他鄉,這些海外遊子都視所在國家為自己的家鄉,他們愛所在國家,和愛自己的祖國一樣。中國的國粹京劇、地方戲和相聲小品等經常出國交流演出,不少就是在當地的唐人街演出。
在演出的場所,也需要有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對聯,除新加坡的牛車水以外,其他地方的唐人街,也應該有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對聯。
筆者再試作兩副唐人街的「通用」對聯:
1. 上聯:中國城裡聽中國話 南腔北調 鄉音無改 何須分他鄉故土;
下聯:唐人街頭觀唐人裝 西服中山 伯仲難分 不必辯土洋雅俗。
2.上聯:游唐人街 華人洋人人與人 四海之內皆是兄弟 ;
下聯:逛中國城 大國小國國中國 五洲大同不分仲伯。
海外的唐人街,是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洋與東洋的土地上,撒下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多年的耕耘,早已生根開花結果,成為世界文化大家庭的重要一部分。
而對聯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大花園裡的一朵奇葩,每時每刻都在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芬芳。如果在海外的唐人街上,配上一副中國的對聯,也會增加唐人街的「鄉土氣息」。
當然,有的國家的唐人街上沒有中國的對聯,有的已經有對聯了。筆者撰寫的對聯,只是想錦上添花,增添一點節日喜慶的氛圍而已。
本文作者:田柏強,原中國高級記者,退休後長期旅居新加坡。其相關作品有:《新加坡是家天下嗎?》、《中國人對新加坡的N個不了解》、《李光耀下的一著高手棋:同僚推選接班人》、《為王瑞傑請辭點一個大大的贊》等等。
HQ丨編輯
HQ丨編審
田柏強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