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聘請保姆來照顧一個孩子的一日三餐和日常所需,已不是最基本的育兒配套了,近來受到中國家長追捧的,已經是聘請陪學又陪玩的專業「兒童成長陪伴師」。
陪學、陪玩不是父母的天職嗎?為何要假手於人?
這其實跟新加坡的育兒情況有點相似,雙薪家庭的家長不能全天候陪伴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管得了三餐但未必顧得上教學,倒不如找專業人士代勞。
當然可以像一些新加坡父母一樣,孩子四個月大就送去托嬰所、大一點就送託兒所等,他們會提供陪玩陪學的服務。
不過,如果父母有錢,又只有一個孩子,當然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要的是一對一「個性化」的陪太子或公主讀書。
再加上獨生子女在成長歲月中往往缺少玩伴,如果花錢就能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當過父母的都知道,輔導功課是會影響親子關係的。
所以,隨著中國孩子面臨越來越大的學業和社交壓力,「兒童成長陪伴師」這個新興職業就在當地應運而生。

中國北京招聘網站上的兒童成長陪伴師招聘廣告。(網際網路)
須顧及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
「兒童成長陪伴師」除了日常的陪伴和照顧、輔導孩子們的學業,還得安排孩子的課外活動,帶他們去補習班,甚至幫助他們準備才藝表演和繪畫比賽等。
此外,兒童成長陪伴師也會在陪伴中觀察孩子的習慣,必要時加以引導調整,從良好習慣的養成、戶外運動的陪護、興趣愛好的啟蒙、養成積極的學習習慣,並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一直到減少兄弟姐妹之間的衝突,都得包辦。
這些還不夠,一些陪伴師也要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協助家長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厭學、沉迷遊戲、情緒失控等。
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面對著不一樣的問題,所以每個「兒童成長陪伴師」的職責都不太一樣。
個案一:
29歲的張敏向中國紅星新聞記者描述了工作的一天:
早晨6時許,她會和僱主家8歲的孩子同時起床,完成洗漱後進行約30分鐘的英文晨讀。
到7點左右,張敏便會驅車送孩子到校。
張敏回家後雖然無需再陪伴孩子,但她此時需要向僱主彙報前一天的工作情況以及孩子的學習狀態,制定新一天的工作計劃並徵得家長同意。
這包括:孩子晚間的才藝練習內容,可選擇閱讀的書籍,或者配合孩子近期狀態的親子活動等。
孩子放學回家後,她會幫助檢查孩子的學科作業,並額外輔導相關功課。完成作業後,他們將按計劃進行其他培訓,如英文口語訓練、社交禮儀學習等。
在張敏看來,這份工作對孩子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學習上的輔導,更大的效用體現在科學制定孩子與家長間的親子活動,並依靠自己的心理學專業,幫助孩子和家長及時梳理情緒,實現快樂童年。
同時,鑒於其留學經歷,張敏也會時常向孩子分享自己的留學故事,簡單講述當前的國際形勢、各個國家的文化底蘊,以此激發孩子對未來留學的嚮往。
2020年,張敏從英國一所知名學府心理學碩士畢業。她同時還擁有國內某211大學教育學本科文憑。學成歸國後,張敏進入北京一家雜誌社成為兒童刊物編輯,這份工作為她日後成為一名兒童成長陪伴師提供了條件。

(海峽時報)
個案二:
另一位在上海工作了兩年的90後兒童成長陪伴師告訴當地記者,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接小朋友放學,回家後陪他們閱讀、畫畫、做手工……」
他們多是面向2歲至10歲的孩子,在正式陪伴前,會先和家長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包括興趣愛好、需要重點培養的方面,再製作陪伴計劃,組織相應的遊戲和活動。陪伴過程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有個小朋友非常喜歡地鐵,我專門用了一天的時間陪他坐地鐵,了解上海的地鐵線路,沒有特定目的地,就是讓孩子感受這個過程。」
個案三:
30歲心怡的在廣州當兒童成長陪伴師。
她告訴記者,
「有一個客戶,第一次去他們家的時候,我很吃驚的是,那個孩子已經三歲半,但還不會用馬桶或兒童廁所,只會站著在紙尿褲里排便。可能是因為這個家庭的保姆事情比較多,顧不上,同時家長也沒時間去教他。
當時那個孩子內心很抗拒改變這個習慣。後來我就給他看關於小朋友上廁所的動畫片和故事書,幫助他減少心理上的害怕和抵抗的情緒,把紙尿褲收起來,不讓他有依賴,漸漸就干預成功了。
另外,家政阿姨以前會經常把手機給孩子玩,導致這個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度很高,注意力也受到了影響,很難集中,坐下來不到10秒,他的注意力就飄到別處去了。但調整和陪伴以後,他後來能專注下來,能花1個小時坐下來集中注意力學習。」
眼尖的蟻粉,應該都看到兒童成長陪伴師的需求在哪些地區?
聘請陪伴師的家庭,經濟條件一般不錯,都是來自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四大一線城市的家庭,江浙地區也有一定的需求。

(海峽時報)
當一名兒童成長陪伴師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兒童成長陪伴師的學歷要求本科及以上,最好是教育相關專業;對英語的要求很高,口語流利是最基本的,且需要提供相關的證件或成績證明,有海外留學經歷、具備藝術、電腦、心理學資質等也是很大的加分項。
兒童成長陪伴師也分住家或不住家。
這個行業的大多數從業者都是女性,但一些單身母親會選擇僱傭男性兒童成長陪伴師,因為想給孩子所缺失的「男性陪伴」。不過,若是男的兒童成長陪伴師,僱主通常不會選擇同住,若提供住宿,也會給他們另外租房子。
兒童成長陪伴師的月薪通常在1萬到2萬人民幣(1860至3720新幣)之間,具備教育背景、經驗豐富的陪伴師則可賺取高達6萬人民幣(1萬1160新幣)的月薪。
專家:兒童成長陪伴師反映人們高度重視家庭教育
受訪的「兒童成長陪伴師」指出,看到網民把這行稱為「外包父母」,其實也沒錯,這個工作的本質,確實讓父母把原本應該由他們來做的事外包了一部分。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樣的父母不負責任,但專家不完全這麼認為。
專業人士指出,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的作用不容忽視,兒童成長陪伴師這項職業的興起,也反映了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
比起單純的考試成績,不少家長更在乎孩子的身心健康、情商和逆商的培養,兒童成長陪伴師的出現,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家長在教育方面的不足。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提醒說,孩子對陪伴的需要是綜合性的,他們通過跟不同人,包括父母、老師、同伴的互動,進行社會化成長。家長在讓兒童成長陪伴師介入家庭教育時需把握好分寸,不能影響親子關係的建立。
聘請一個人如此貼身的照顧自己的孩子,家長們也應提高關注,除了「兒童成長陪伴師」的資質,也應該知道對方有過犯罪記錄,尤其是與未成年相關的如虐待、猥褻、性侵等,是否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