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徵收的消費稅是一種增值稅,對進口貨品和大部分境內消費的貨品和服務徵收。不徵收消費稅的包括住宅買賣和租賃、和大部分金融服務。出口貨品和服務出口按0%徵收。公共衛生如公立醫院、綜合診療所,由政府承擔消費稅。
消費稅在1994年月1日開始徵收,稅率為3%。早在1986年之前,新加坡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40%,個稅的定額也是40%,1982年時個稅定額竟然高達55%。1986年,政府的經濟委員會認為這個稅率過高,沒有競爭力,無法吸引外來投資,無法為新加坡人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於是,決定進行稅制改革,逐漸把重心從直接稅轉到間接稅。所謂「直接稅」,就是按收入納稅,「間接稅」的例子則有消費稅、增值稅、關稅等等。
1994年開始徵收消費稅時,政府承諾,五年內不漲消費稅。啟動消費稅時,之所以把稅率定得這麼低,目的不是為了大幅增加稅收,而是為了讓人們心理上逐漸能夠接受。同年,為了減輕消費稅帶來的壓力,把企業所得稅從30%降至27%,把個稅定額從33%降至30%。

到了2002年,政府再次調整稅制,目的還是為了吸引外來投資。當時,為了吸引境外的流動資金和勞動力,許多外國政府大幅降低直接稅稅率。新加坡政府決定,應該提高間接稅稅率,同時,提供各種補貼,減輕提高消費稅給人民帶來的負擔。於是,2003年元旦,消費稅上漲至4%;2004年元旦上漲至5%。
2007年7月1日,消費稅上漲至7%。政府同時提供高達40億新元的補貼,五年內派發,包括現金、公積金填補、水電費和組屋物業費補貼等等。政府說,這些補貼能夠抵消低收入家庭的消費稅上漲壓力。
同時,政府逐步降低直接稅。2010年,企業所得稅降至17%,個稅定額降至20%。由於企業所得稅和個稅享有各種減免,實際上的稅率遠比17%和20%來得低。
本來,政府宣布,在2021年至2025年之間,要把消費稅稅率從7%上漲至9%。原因是許多大型基礎建設、人口老化需要資金。由於新冠疫情,於是推遲了計劃。最終在2023年元旦上漲至8%,2024年元旦上漲至9%。政府提供80億新元的補貼,減輕上漲帶來的壓力。
目前,企業所得稅為17%,個稅定額為22%。
在2023財政年,四大稅種占新加坡稅收比例如下:

企業所得稅是大頭,占33.7%,其次是個稅,占22.6%,再次是消費稅,占20.5%,最後是其他,占23.3%,其中包括印花稅8.7%、房產稅7.4%、賭博稅4.1%、預扣稅3%。
我們來參考一下其他國家與地區的標準消費稅/增值稅稅率。以下為網絡資料:
17-25%:巴西
20%: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英國
19%:智利
18%:亞塞拜然、秘魯
17%:以色列
15%:紐西蘭、沙烏地阿拉伯
6%-13%:中國大陸
11%:印尼
10%:澳洲、馬來西亞、越南
9%:新加坡
2.9%-7.25%:美國
7%:泰國
5%:加拿大、阿聯、台灣地區
0%:汶萊、香港特區、科威特、卡達
政府並不創造財富。除非像中東地底冒石油,每個政府都必須徵稅,才能支撐得起安全、教育、社會、衛生、基礎建設等發展。
沒有人喜歡交稅。但,大多數人都能夠理解交稅的必要。不是有句老話嗎——我交稅,我榮光。實際上,人們關心的不是交稅,而是:
一、稅制是否公平公正?有無照顧社會底層?
二、財政花費是否有利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三、財政花費有無浪費?有無舞弊?
等等。
你說呢?
網絡資料整理丨來源
網絡資料整理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