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加坡人心理出現問題的情況不斷增加。
衛生部在今年9月27日發布了《2022年全國人口健康調查》,追蹤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間,18歲至74歲新加坡居民的健康狀況、風險因素和生活方式。
調查結果顯示,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患病率從2020年的13.4%上升到2022年的17%。

18至29歲的年輕人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比例最高,達到25.3%。其他年齡組的患病率要低得多,從60至74歲人群的10.5%到30至39歲人群的19.4%。 與男性(15.2%)相比,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女性(18.6%)也更多。
至於未成年人,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新加坡十分之一的青少年患有至少一種心理健康疾病。
這項全國性研究收集了3,336名青少年的數據,對受訪者的心理健康症狀進行了評估。大約三分之一的年輕人報告了抑鬱、焦慮和孤獨等內在心理健康症狀,而大約六分之一的受訪者經歷了多動、違反規則和攻擊性等外在症狀。
總體而言,12%的受訪者符合至少患有一種當前精神健康障礙的完整診斷標準。
立化中學命案
還記得兩年前震驚全島的立化中學命案嗎?12月1日,當年持斧頭砍死學弟的少年承認誤殺罪,被判處16年監禁。

案件回顧
這起案件發生在2021年7月19日上午11點16分至11點44分之間,地點在文禮立化中學的一間廁所里。 這名16歲的少年將自己鎖在廁所隔間裡,並拿出了他帶到學校的一把斧子和一把刀。然後他在廁所里進進出出幾次。

上午11點30分左右,當受害人進入廁所時,少年走出去,在走廊上掛了一條黑黃條紋的膠帶,防止其他人進入廁所。
他重新進入廁所,從背後接近受害者,然後砍傷受害者的頭部、頸部和身體。
副檢察官告訴法庭,這名少年在襲擊中途向受害者道歉,並在看到受害者一動不動後決定停止殺害其他學生的計劃。
隨後,這名少年向兩到三組學生喊話,要求他們報警。後來一位老師找到他,要求他放下斧子。他答應了這個要求。

圖源:Mothership

圖源:Mothership

圖源:Reddit
上午11點41分,少年報警稱:「我剛剛用斧頭殺了一個人,我不認識他。你們要不要派人過來?」
另一名老師趕到後,將斧頭移到距離少年較遠的地方,並在進入廁所後報了警。
新加坡民防部隊的醫護人員宣布受害者當場死亡。警方於中午12點10分左右逮捕了肇事的少年。

圖源:The Daily Beast
抑鬱症不能成為傷害他人的理由
法官在宣判時表示:「無論病情多麼嚴重,抑鬱症都不能成為殺人或傷害他人的理由。」
法官表示,此案「史無前例」,發生在年輕人「應該感到最安全」的學校環境中。

圖源:Today Online
她指出,檢方和這名少年的律師都同意,該罪行不構成終身監禁,因為他沒有對社會構成長期威脅。 然而,法官強調,這名少年對自己的行為負有重大責任,因為他仍然能夠控制著局勢,並表現出「令人不寒而慄」的預謀、冷酷的邏輯和計劃。
檢方告訴法庭,這名少年不認識韓喆凱,並且「完全隨機」選擇了受害者。案發前,他曾有過自殺的念頭,並從當年1月開始研究自殺方式。
兩年前的二月,他曾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失敗了,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克服自殺「心理障礙」的唯一方法就是犯罪,並促使執法部門導致他死亡。
觀看在線視頻後,他對暴力和結束生命的想法也變得麻木了。當時他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同年2月和3月,他寫了兩首詩,暗指學校里將會發生大規模屠殺,並在網上進行了類似內容的搜索。
這名少年還從三個網上商店購買了兩把斧子和一把刀、一個用來隱藏兇器的黑色羽毛球包和一個磨斧器。然而,他發現斧頭不夠鋒利,因此至少將武器送到商店磨利一次。
7月14日,也就是命案發生前幾天,他計劃在學校實施砍人行為,並將斧頭、刀、一卷警示帶和羽毛球包帶到學校。
然而,他並沒有執行這個計劃,並在嘗試完成自殺計劃失敗後感到「不安」。
有條理的犯罪計劃
檢方以「惡意」和有預謀的襲擊方式為由,要求判處肇事者12至16年監禁。
副檢察官表示,這次襲擊不是一時衝動的產物,而是一個傷害學校學生的「有條理的計劃」,這名少年在學校進行了研究,併購買了商品來執行他的計劃。
雖然罪犯的心理健康狀況應該是量刑時的減刑因素,但檢方表示,這名少年必須對自己在重度抑鬱症發作之前的行為和思維過程負責。
副檢察官表示,肇事者在案發6個月前出現重度抑鬱症只是他犯罪的原因之一。

圖源:Today Online
在談到心理健康研究所進行的精神病學評估時,副檢察官表示,這名少年保守秘密、拒絕尋求幫助的性格以及他在網上搜索的有害內容也是促成因素。
檢方還駁斥了辯方的論點,即肇事者「偶然」看到了描繪謀殺和自殺等死亡場景的在線視頻,因為搜尋引擎會過濾此類內容以保護年紀小的用戶。
在提及少年的家人和朋友向律師提供的證明其品格的證詞時,副檢察官表示,聽到其他人願意對罪犯說積極的話,這「令人振奮」。
雖然他必須在某個時候獲得第二次機會「像我們任何人一樣生活」,但副檢察官表示,量刑的主要考慮因素應該是受害者被奪走的生命。
「受害者永遠不會聽到這些對他有利的證詞了。我們要記住,這個13歲男孩的生命是無辜地失去的,」他補充道。
肇事者律師:將上訴
代表這名少年的律師Sunil Sudheesan表示,可能會在之後提起上訴,理由是判決「明顯過重」或「嚴重」。
在此之前,法庭獲悉這名少年受到抑鬱症和自殺念頭的驅使。他拿著斧頭去學校,打算「完全隨機」挑選一名受害者,然後當警察趕到時可以將自己擊斃。
他本想傷害更多的學生,但在殺害了當時就讀中一的13歲學生後,他沒有繼續對其他人下手。

學生在校園內驚嚇奔跑的畫面 辯護律師請求法庭從輕判處肇事者5年監禁,稱重度抑鬱症是導致他犯罪的主要因素。
他首先代表這名少年道歉,並表示少年將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真誠且終生」的懺悔。
辯護律師表示,重度抑鬱症是犯罪的主要驅動因素,這導致了他計劃自殺的「非理性選擇」。
他補充說,他的計劃源於他對「海外現實」的印象,執法部門會用武力干預這類事件,使他認為他的行為將是一個可行的自殺計劃。

圖源:Today Online
辯護律師不同意檢方將少年的計劃描述為有條理的說法,並認為他是一名「飽受抑鬱症折磨」的年輕人。
「從各方面來看,他都是一個好孩子。他勤奮好學,懂得關心別人,也很大方,氣質很好。」律師說。
他補充說,這名少年對社會不再構成威脅,因為他的抑鬱症已「完全緩解」。
現在,他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受了諮詢,服用了藥物,並得到了父母的支持,這是防止再次犯罪的重要措施。
公開受害人姓名
12月1日,這名現年18歲的少年承認了一項不構成謀殺的過失殺人指控。
他在犯案時年僅16歲,由於法律禁止公布參與法庭訴訟的18歲以下青少年的身份,因此他的姓名無法透露。
然而,在受害者父母的要求下,對受害者姓名的禁令被解除,我們才得以知道,當年13歲受害少年的姓名——韓喆凱 Ethan Hun Zhe Kai。
受害人父母的代理律師表示,委託人要求解除禁言令,是因為他們想深深地記住喆凱,而不是擔心自己是否會違反法庭命令。
喆凱的父母通過他的律師發出的一份聲明中寫道:「我們的心已經碎了,相信許多認識喆凱的人也是如此。然而,我們想鼓勵每個人都深深地記住喆凱。記住他的善良、暖心和熱愛和平的個性。請記住,他希望我們幸福。」

圖源:Today Online
法官在宣判時表示,喆凱的父母表示他們已經原諒了兇手,表現出了「非凡的力量和胸懷」。這是對肇事者父母在事件發生後不久發出的道歉信的回應。 法官說:「喆凱的父母和其他親人正在繼續承受他去世帶來的痛苦和悲傷,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能夠找到治癒和結束這場悲劇的方法。」
由謀殺罪改判為誤殺罪
這名少年上一次被指控犯有謀殺罪,今年二月,被降級為不構成謀殺的過失殺人罪。
法庭表示,這是由於醫生評估發現他在事件發生時患有臨床抑鬱症。
自事件發生以來,他一直被還押,並通過視頻通話出席了之前的法庭。
這一次他親自出席了法庭,頭髮剃得很短,穿著一件白色T恤。法官允許他在休庭期間與兄弟和父母交談20分鐘。
在新加坡,犯有不構成謀殺罪的過失殺人罪的處罰是無期徒刑和鞭刑,或者最高20年監禁並處罰金或鞭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