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公眾指當地一座廟宇燒金紙時煙霧太多。(新明日報圖)
(新加坡訊)公眾申訴當地芽籠一家善堂的金爐燒金銀紙時煙霧太大,不僅嗆鼻,甚至有不少黑灰還落在窗上、地上,粘地的灰燼難清理。
劉女士(60歲,義工)向《新明日報》申訴,她近期在做義工活動時,發現芽籠29巷的一家善堂的香客燒紙,常常有大量煙霧飄向上空。
「大風一吹,煙霧四處瀰漫,還飛進室內,不少黑灰都落在窗上、地上,十分嗆鼻。」
她指這種情況已持續多年,令她擔憂的是,近期煙灰會粘在地上,難以用水沖洗,懷疑有毒性。
《新明日報》記者走訪現場時,居民王先生(30歲,分析師)受訪時說,他也不喜歡燒金紙的嗆鼻味道,並會繞道走。
不過,他認為只要燒紙合法,做法沒有違規,應該尊重他人的權利。
附近另一廟宇的工作人員曾先生(70歲)說,這個月是清明節,會有許多香客來祭拜。
「這種情況將持續二十多天。除了清明節,中元節期間也會有很多人燒紙,這是宗教習俗,應該尊重。」
灰燼粘地或因未撕除塑料膜
神料店員工李女士受訪時透露,正常的紙錢燒毀後會變成灰燼,容易清掃。
「如果灰燼變粘,有可能是香客在燒紙錢時,沒有把包裝紙錢的塑料薄膜撕掉,就扔進去燒。為了安全,我建議香客多注意,將薄膜撕了才燒。」
道總: 心意到就好非越多越誠
新加坡道教總會會長陳添來受訪時說,燒金紙香燭是華人傳統祭祀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清明節的到來,在這段時期在所難免。
「我們也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因此許多廟宇已採取措施,如使用環保燒金爐、限制燒紙紮的尺寸和數量。」
「道總也反覆提倡理性和謹慎的燒金紙,不是燒得越多越好,心意表達到就可以了。」
陳添來希望大眾能對彼此的需求多一分理解,廟宇將繼續努力,在尊重傳統的同時,儘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善堂:員工會定期清理灰燼
同敬善堂總務黃朝隆(72歲)說,他們在十多年前就花費逾2萬元設立過濾系統。
他表示在系統下,善信燒金紙後,所有煙霧會經過系統的管道,管道內會噴洒清水。
「如果是在炎熱的天氣燒金紙,煙不會飄散,如果遇到下雨天,雨水淋到管道,就會散發水蒸氣。」
他說,他們深知燒金紙的煙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困擾,但這是傳統,必須保留,所以才會花錢設立這套系統,而且燒完後,灰燼會由廟堂員工收集起來再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