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見習記者曲金銘通訊員深衛信一次感冒後,竟然落得左手「癱瘓」,是不是很不可思議?但這是真的。去年年底,初為人母的康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奇葩事兒。家住新加坡的她在當地治療後並未見好轉,最終漂洋過海來到深圳,在深圳市人民醫院找到了解決之道。通過手術,目前康女士的左手已經恢復基本功能。

月子期間乳腺炎發作感冒發燒
左手無力手指不聽使喚
去年年底,康女士做上了媽媽,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不少煩惱。
「我極力堅持母乳喂養。12月末,餵養初見成效,但這也導致我月子期間乳腺炎復發4次,並且還會感冒、發燒。後來就感覺整個左臂就很疼,疼到不能入睡,當時就覺得左手沒力氣。」康女士說,這樣的疼痛持續了1個月,可是,疼痛退去後,左臂的力量卻沒有恢復,通過測試握力為1,幾乎癱瘓。
面對這樣的情況,康女士在新加坡開始求醫。經過反覆看診,新加坡醫院的醫生建議不做手術,保守治療即等待自行恢復。但來來回回預約又復查,3個月後恢復情況卻非常不樂觀,用肉眼很難看出好轉。
在康女士拍著的一段視頻中,記者看到,她的左手手腕可以正常彎曲,但左手的手指,卻有些「不聽使喚」,無法正常的伸直、彎曲,只是耷拉著往下垂。
醫生診斷:橈神經深支卡壓綜合徵
「面對這樣的情況,聽說深圳市人民醫院在這方面比較強,於是,就選擇回國來看。」康女士說。而在深圳市人民醫院手顯微血管外科檢查後,判斷康女士患上的是橈神經深支卡壓綜合徵。
「她的情況比較罕見,我們評估是因為感冒病毒引發的。」深圳市人民醫院手顯微血管外科主任莊永青表示,由於反覆乳腺炎和感冒發燒,康女士身體的免疫力變弱,這就讓感冒的噬神經病毒「有機可乘」,導致左手臂叢神經水腫,最終造成橈神經深支卡壓綜合徵。
找準定位給神經解「壓」
橈神經是控制伸肘、伸腕、伸手的神經,是控制人手臂活動的主要神經。如果把橈神經比作一條電線的話,那麼橈神經深支卡壓綜合徵就是這根電線中間出現了阻塞。
「手術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找準定位,把阻塞的節點找到。」莊永青說,如果不先精準定位,對患者來說,手術的創傷面就會很大。此外,人的神經是很脆弱的,如果不准確定位,對後期的功能的恢復也有影響。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精準定位」,這時就需要「黑技術」。
2016年,深圳市人民醫院通過「醫療衛生三名工程」(以下簡稱「三名工程」)引進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顧玉東院士手外科團隊,團隊的到來,也帶了「黑科技」——術中肌電圖。
「能夠掌握肌電圖技術的,在全國還是比較少。」莊永青表示,運用術中肌電圖檢測,通過波形的判斷,就能找到阻塞的節點。這就好像通過電筆,就能發現電路斷路的地方。
雖然說得很簡單,但如何使用肌電圖,卻有講究。如果電流太小,就無法辨別各種神經,但如果電流太大,則也會傷害神經,因此如何拿捏就很考驗技術人員。而通過「三名工程」,目前深圳市人民醫院已經可以開展肌電圖技術。
「從手術的情況來看,肌電圖的定位還是很準確的,我們打開後發現,確實在橈神經上有一個明顯的凹槽,還有些腫脹。」莊永青說,一般來說,正常的神經是白色的,而在康女士手肘部分的一段神經,則泛黃。
老人小孩也要注意神經卡壓
在發現問題後,莊永青便對卡壓的神經進行紓解。在手術後,康女士左手功能已經基本恢復。
莊永青也提醒,老人和小孩尤其要注意橈神經深支卡壓綜合徵。
「一般來說,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周圍神經炎,特別是臂叢神經和橈神經,但前提是,人對病毒的抵抗力弱,也因此,老人和小孩要特別小心。」莊永青說。
而在如何判斷上,莊永青則表示,「疼痛」是一大特徵。
「就像康女士一樣,在左手失去力氣時,有1個月的時間感覺到疼痛。這種疼痛和上班族感覺的酸痛不同,是一種神經性的疼痛。」莊永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