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就業入「寒冬」,就業大跌、失業攀升...裁員看著觸目驚心

2019年07月28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就業入「寒冬」,就業大跌、失業攀升...裁員看著觸目驚心...

「我們整個部門被直接砍掉了,從主管到普通員工一個沒留」。

「感覺最近獵頭打電話的頻率都降低了,看來還是先穩住眼前的工作吧!」

「我們公司除了主管其他人全裁,這樣的操作讓我無法接受」

「剛剛畢業就經歷的裁員,工作經驗成了裁員的第一門檻」

「考慮要不要繼續留下新加坡,現在國內就業一片大好」

...

這就是新加坡近期的裁員風暴...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工作,怎麼突然感覺這麼沒有完全感?

這樣的情況要持續多久?

先看看官方發布的信息吧!

7月26日,新加坡人力部又發布「就業寒冬的預警」,就業人數大跌,失業率攀升。隨著新加坡經濟技術性衰退風險的加劇,這種糟糕的就業狀況會越來越明顯。

新加坡第二季度人力市場預估報告,情況很不樂觀。

第二季度不包括女傭在內的就業總人數增幅只有4000人,比第一季度的1萬零700人,一下少了6700人。比去年的6500人,也明顯少很多。

(圖:來源自網絡)

就業增幅下降,失業率卻在上升。

一向表現還不錯的,包括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在內居民失業率上升到了3.1%,也就是說,每一百個想要工作的新加坡居民,有3.1個是在失業狀態。

整體經濟狀況不好,站在最前線的僱主們是最先感受到的。僱主在裁人時謹慎,僱傭新人時顯然也更謹慎了。

截止上個月,新加坡總就業人數,維持在347萬5700人。

(圖:來源自網絡)

這樣的就業狀況可以說是當前新加坡的經濟的反饋...

7月15日,根據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公布的數據,新加坡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僅增長0.1%,不僅遠低於一季度1.1%的增長率,也創下近7年來最大跌幅。

有專家指出——如果接下來兩季度的增長勢頭依然疲弱,新加坡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的風險就會提高。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則指出,新發布的經濟數據反映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增加。

新加坡貿工部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新加坡多個經濟領域表現都較為疲弱,其中尤以製造業為甚。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 Bank)財務與策略主管Selena Ling認為,二季度的數據是「災難性的,比市場最壞的預測還要糟糕得多」。她表示,拖累增長的主要因素仍然是製造業。

新加坡製造業第二季度同比萎縮3.8%,而且相比第一季度環比萎縮了6.0%。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新加坡製造業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環比萎縮。

同時,新加坡建築業和服務業的增速也雙雙放緩。該季度新加坡建築業的同比增幅小幅放緩至2.2%,而服務業的同比增幅則穩定在1.2%。

此外,新加坡6月非石油出口同比下降17.3%,連續第四個月下滑,並創下六年來最大降幅,其中電子產品出口下降31.9%。與5月相比,6月非石油出口經季調後環比下降7.6%。

這一系列數據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於該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擔憂。

(圖:來源自網絡)

一直以來,新加坡嚴重依賴外貿,往往被視為全球經濟健康狀況的指標。

不過,這也令其容易受到貿易關稅等問題的影響。在製造業當中,電子製造業和精密工程製造業這兩個受到國際貿易局勢影響較大的產業集群是整個製造業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

新加坡的經濟學家Chua Hak Bin說:「新加坡的數據不佳,也反映出亞洲其他地區經濟有進一步放緩的風險。」

華僑銀行預測,今年下半年新加坡製造業的增長難以改善。

新加坡當局此前曾表示,他們將對2019年全年GDP增長1.5%―2.5%的預期進行重新評估。華僑銀行考慮到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明顯低於預期,將其對新加坡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期區間從0.5%―1.5%下調至0―1%。

(圖:來源自網絡)

追溯回去,新加坡的問題或許早在2015年「國父」李光耀去世時就埋下了伏筆。

彼時,新加坡長期累積的社會問題和矛盾集中爆發。經濟增速變慢,失業率上升,房價下跌,國家投資公司虧損嚴重,各大集團收益率下滑等問題頻出。

從2016年開始,就不斷有質疑的聲音指出,這個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已經風光不再,經濟下滑趨勢明顯。

有人甚至預言,新加坡經濟存在斷崖式衰退的風險。

與之相對應的,是新加坡無法有力回擊質疑的慘澹數據。

2011年,新加坡實際GDP增速驟然跌破10%,此後一路下跌,再未恢復。2015年和2016年,新加坡GDP增速分別為1.9%和2.0%;2017年情況稍微好轉,升至3.5%,但是到了2018年,又滑落至3.2%。

最近三年多,無論貨物進出口貿易增長還是減少,新加坡貿易順差持續收窄。根據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數據,2016年新加坡貨物進出口同比下降4.7%,貿易順差下降6.1%;2017年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14.4%,貿易順差下降2.8%;2018年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11.6%,貿易順差下降9.5%;2019年第一季度貨物進出口同比下降0.6%,貿易順差狂降34.5%。

貨物貿易有增有減,貿易順差卻一路下降,這意味著新加坡在國際貿易中的盈利能力在不斷變弱。

一些分析師表示,2020年新加坡經濟可能會出現衰退。

這也導致經濟學家們紛紛押注該國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將在10月份的政策聲明中放鬆貨幣政策的預期。新加坡央行行長Ravi Menon此前也曾表示,該國2019年經濟增長「可能會弱於此前的預期」。

(圖:來源自網絡)

事實上, MAS去年曾兩次收緊貨幣政策,從而控制不斷上升的物價壓力,並讓本幣走強,那也是新加坡6年來首次採取類似的緊縮措施。

「面對經濟的周期波動,政府已做好準備,在必要時以反周期貨幣和財政政策應對。」王瑞傑強調,集中精力應對全球和本地經濟正在經歷的主要結構變化,更為重要。

新加坡必須繼續聚焦行業轉型,並推進科技創新,「將自己定位為全球和亞洲的科技、創新和企業樞紐」。

曾經以騰飛和奇蹟聞名的「新加坡模式」,這次是否能夠走出低迷?

這影響這每一個新加坡的小夥伴!

對此各位看官如何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