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新加坡都是國內低齡留學的熱門之地,每年都有不少媽媽陪著孩子在這裡就讀,還有不少家庭是因為工作調動關係,舉家搬遷到新加坡。

為了小家庭將來的發展,來新加坡確實是個很不錯的選擇。但是,不少旅居海外的遊子們也必須要面對一個難題:
我們日漸老去的父母,該如何安頓?
每次視頻里看到他們日漸花白的頭髮,鼻樑上架起的老花鏡,逐漸佝僂的背脊,總是無聲地在提醒我們:當我們在長大的時候,父母也在逐漸變老。孩子越長越大,終會離開我們,而父母,則越來越需要我們的照顧。

他養我小,我養他老。
中國人一直講究血脈之情,但在如今的社會,遠離父母和家鄉去異鄉奮鬥,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我們無法一直陪伴在父母身邊盡孝,特別是當前疫情情況下,很多在坡的小夥伴已經兩三年沒有回國了。
對家人的思念,對父母的牽掛,就成了縈繞在我們心頭,久久無法散去,也無法迴避的問題,我們離開國內以後,父母則成了在國內,留守的一群人。

為此,辣媽採訪了一些小姐妹,希望可以了解到這一群父母現在的生活狀況,以及對於父母的養老問題,新移民們又是如何規劃的。或許,我們可以互為借鑑。
@H太太,來新8個月
父母在國內生活
「我的父母身體不是很好,父親以前生過一場大病,所幸現在恢復得還不錯,基本可以生活自理。但說不擔心是假的,做子女的,哪有不擔心父母的,我先生那邊還好不是獨生子女,家裡有多一個孩子照顧。我父母自己兄弟姐妹多,可以幫忙照看,還不用太擔心。我和老公的老家也在一塊兒,兩家父母經常一起吃飯,也能互相幫襯著。
等到疫情過後,肯定要把父母接來,但估計也就是小住幾個月,主要是不知道爸媽能不能習慣新加坡。還有一點就是,我媽現在在國內還要照顧我外婆,老人家身體不好,如果我讓我媽來了,留外婆在國內,要是有點兒事兒,隔離回去來不及,我覺得我媽會終生遺憾自責,所以我都讓我媽好好在外婆邊盡孝。」
@L女士,來新1年
父母在國內生活
「在來新加坡之前,我還挺擔心我父母的,以前在國內他們都挺依賴我,很多東西搞不來都要我幫他們搞定。但現在發現,我們搬來以後,或許對父母而言也是一种放松。
因為我有兩個孩子,以前在國內,父母退休後基本都在幫我帶娃,他們愛好旅遊,但因為有娃的關係,要旅遊就沒有那麼隨心所欲了,還得雙方父母安排錯開時間😂現在他們沒有了孫輩的束縛,經常可以在外面遊山玩水,其實我挺為他們開心的,這才是老年人退休生活該有的樣子。

我父母現在年紀還不算特別大,健康上面也沒有大的問題,所以我相對還安心一點,等疫情過去之後,看能不能把父母接過來吧,他們喜歡在這兒待的話就多待一段時間,不喜歡就可以回國。
幸好在新加坡,語言不會是一個太大的問題,再不行還有body language😂我媽愛好交朋友、跳廣場舞,到了這裡希望她能交到新的朋友,我爸是個老宅男,新加坡有那麼多的運動設施,但願我爸到時候可以多動動,減減肥🤭
等以後孩子再大些,我也要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了,到時候父母年紀也該大了,我就考慮是否把父母接來新加坡常住,或者就我乾脆回國養老,還可以陪伴父母。」
@Y女士,來新1年多
公婆LTVP,目前正在新加坡
「我公婆之前來過年,因為疫情關係沒能回去,就留下來正好幫我們一起看看孩子,等疫情解封了就回國。平時孩子都是我自己帶,所以問題不會太大。
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老人身體不是很好,長久考慮還是回國養老更方便些。公婆在新加坡不太愛出門,覺得不自由,有點兒哪裡都不太敢去。幸好我公公比較善於交際,他愛打球,之前帶他們去坐郵輪,在上面打球,還結識了新的球友,交換了聯繫方式。

至於未來,也沒辦法提前預知,過好眼前的就好,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父母在國內養老的話,身體不好了可以請保姆,畢竟這也挺常見的。因為即使在國內,很多子女也無法在一起照顧,畢竟經濟壓力大都需要工作,不能因為照顧老人不工作。
養兒防老的時代過去了,也就是國內有這個觀念,養老問題都是自己的事,雖然這麼說有點冷血,但就像我們,也不會老了以後要求兒子在身邊照顧自己的。
我們這個年紀就是需要拼事業,經濟好父母養老不是問題,經濟不好守在身邊又如何,所以說到底賺錢才是王道😂,老的需要,小的也需要,自己也需要。」
@J小姐,來新3年多
父母目前在國內
「我們來新加坡,我們家父母都不用我們安頓,因為都不是獨生子😂
現在疫情,父母想要過來也不方便,未來就算他們要來,也只是出來小住吧,畢竟年紀大了,我感覺這裡他們也不太適應。
而且他們自己也沒有很想過來,就算來也只是看看孩子,所以還是尊重他們自己的選擇吧。」
@W太太,來新18年
父母LTVP,目前因疫情在國內
「我爸媽70歲了,疫情前經常來新,現在因為疫情關係中斷了,他們在國內到處遊山玩水也挺好。他們興趣很廣泛,他們還經常下館子,唱歌、旅遊、讀老年大學,把自己的老年生活安排得很精彩,所以我一點也不擔心他們。
我平時會經常跟父母打電話,多的時候一天7、8個,有時候就是哪怕電話開著公放,讓媽媽念叨念叨,她心裡就舒服了。而且我還會經常網購東西送到家,我爸喜歡吃海鮮,我就一個勁兒的往家裡送,鄰居啊、朋友啊面前,他們也能有面子。

關於他們未來的養老問題,我跟他們很開誠布公地討論過的,我爸媽也很開明,說將來他們老了,就請護工或者送養老院。如果真的很不幸得了重病,情願體面地走掉,也不要很苦地活著。而且我也跟國內的幾個好朋友打過招呼,關鍵時刻他們可以出面,然後我再趕回去也可以。
關於父母的養老問題,我們全家都挺豁達的,畢竟很多事情不受我們控制,我們去操心也沒有用,盡到自己最大努力,去貼合甲(父)方(母)的心愿,就好了呀~
他們也就是希望我們呢小輩過得平穩,給他們心裡想要的就可以了,而且他們自己有自己的生活,他們開心也很重要。這個問題的沒有所謂的最優解,只要大家都開心了,就算最優解了。」

@W女士,打算年底來新加坡
到時候把父母接過來
「現在在國內,孩子大了,我父母主要就是玩兒,到處溜達。平時孩子開學了,他們主要就是做飯、玩,跟他們的小夥伴運動,我媽愛好就是走路運動,必須跟小夥伴一起。我爸就是看新聞,他倆性格完全不一樣。
我自己是獨生子女,兩個娃,我老公未來如果工作上有其他調動,剩我一個人在新加坡帶兩個娃的話,到時候就肯定需要父母過來幫忙了。

將來如果過來的話,父母主要擔心的還是語言問題,沒有認識的人。因為離鄉背井的,容易沒有安全感,買菜啊,逛超市啊,肯定不方便,主要是遛彎沒有小夥伴一起,就容易感覺孤單。
而且他們在新加坡的話,看病也不方便,年紀大了,父母多多少少都有些慢性病,高血壓什麼的,總是要吃藥。現在在國內開藥都有醫保,報銷也方便,醫生人也都熟悉。
將來長期規劃的話,看父母意願吧,他們想呆就長期呆著,不想就回國。」
跟姐妹們聊了聊,發現有些事情還挺讓辣媽欣喜的。
無論是子女還是父母,大家的觀念都更開明了,不認為盡孝就要把父母/子女綁在身邊。更多的是,希望對方過得好,子女也不會把父母當成免費的帶娃勞動力,而是尊重父母的意願,給予他們老年生活以自由,鼓勵他們到處去旅遊,培養自己的愛好,好好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

雖說子女們目前都在新加坡生活,但很多父母會選擇新加坡和國內兩邊跑,相對自由,不會被「綁架」著幫子女帶孩子。想孩子/孫輩了就來新加坡,不來的時候,國內自己呆著去旅遊去玩兒,子女也開心。
對於來新加坡生活的父母來說,語言和社交是兩大難關。
幸運的是,新加坡的語言和社會環境,相對其他西方社會來說,是更容易適應和接受的。所以即使父母來了這裡,花不了多久,也能很好地適應這裡的生活。一句英語都不會的老人,現在也能開口冒幾句英語;熱愛運動的爸爸,靠著愛好在這裡找到了新的朋友。
但父母終究會慢慢老去,他們的健康始終是我們擔心和牽掛的問題。我們也看到,對很多在新的子女來說,他們也考慮過父母今後的健康和養老問題,並在某種程度上和父母達成了一致。
等若干年後,父母真的老了,會考慮送養老院或請保姆照顧,大多數老人自己也都同意這樣的安排,畢竟現在醫學發達,國內的養老配套設施也在發展,未來會更加的成熟和發達。況且將來的事情現在也說不清,沒必要去擔心以後的事兒。
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我們為了孩子選擇了離開故鄉,父母又為了我們而跟隨著踏上陌生的土地。或許親情就是一代代的傳遞和辜負。我們盼著自己的孩子好,父母盼著我們好。
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計劃,因為疫情、隔離、機票等種種因素,很多人已經很久沒有回國見過自己的父母了,當前從新加坡回國的政策一步步呈現放寬的趨勢,讓不少人看到了回國的曙光。等疫情過去之後,不用再隔著螢幕,我們就好好地回去見一見許久未見的父母,給他們一個真實的擁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