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兩年,我國每1萬名學生中,有約33人長期曠課。由教育部領導的提升計劃將繼續擴大,從學校延伸至社區,旨在幫助更多弱勢家庭與孩子重拾生活與學習重心,活出他們的最大潛能。
負責跨部門提升(UPLIFT)工作小組的總理公署部長兼教育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長孟理齊博士星期一(11月29日)在一場線上記者會上表示,長期缺課的學生人數過去兩年保持平穩,不過冠病疫情給當局援助弱勢學生帶來更多挑戰和複雜性,這包括無法家訪,或是因學生頻繁更換學校和住所,無法聯絡上學生和家長等。
他說:「我們真正想要幫助這些孩子發展他們的優勢和興趣,不管他們的起跑點在哪裡,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幫助他們打造自己的成功和生活動力……確保新加坡保持社會流動性,確保所有新加坡人在后冠病世界都有取得成功的公平機會。」
提升社區試點項目(UPLIFT Community Pilot)目前在文禮、紅山、牛車水和兀蘭試行,集各方資源幫助有需要的家庭。李顯龍總理在11月初宣布,計劃明年起也擴展到另八個有較多需求的市鎮,分別是勿洛、蔡厝港、芽籠士乃、惹蘭勿剎、榜鵝、盛港、大巴窯和義順。
這些市鎮將配備專職的市鎮級協調員(UPLIFT Town-Level Coordinator),整合學校、教育部和社會服務中心等資源,根據每個弱勢家庭情況,介紹合適的社區援助計劃,以讓它們獲得全面援助,幫助缺課學生回返學校上課。
目前,平均每位協調員會分管一到兩個市鎮的至少60個學生個案。孟理齊預計計劃全面推行後,全國每年有1800名學生受惠。
協調員也會為家庭配對家庭志工(Family Befriender),即便在疫情期間,也定期通過電話和簡訊與幫扶學生和家人,提供協助,如輔導功課、傾聽心聲等。
從更廣範圍的社區回歸到校園,自2018年推行提升計劃以來,本地186所小學已全部設有校內學生託管中心,受惠小學生人數已從2012年的3000人增加至目前的2萬85 00人。學校會找出需要幫助的學生,例如有複雜家庭問題,或缺乏成人監督,讓他們在課後也能繼續得到支持。
針對中學生的向上計劃(GEAR-UP)則已惠及約9000名學生,學生可在學校參與課後學習與輔導活動。他們升學到大專學府後,也能繼續獲得財政援助和職業輔導等。
孟理齊說:「我們希望在這些早期支援下,這些學生可以立志至少取得高級國家工教局證書(Higher Nitec)。」
教育部自前年起為23所中小學提供額外師資,明年將為另24所學校各增派四到五名教師,最終分批使全國100所中小學能為約1萬3000名來自低收入家庭等有需要的學生提供督導與課後輔助活動,讓他們得到更全面的支持。
當被問及這是否意味著教師要承擔更多職責時,孟理齊回應說,增派的師資既有已受訓的教師,也有輔助教師,他們的加入有助學校重新分配每位教師的工作量,「額外的師資是為我們認為有更高需求的學生提供額外支持」。
作為校方和社區之間的紐帶,協助學校跟進長期缺課或犯事等學生情況的專職學生福利人員(Student Welfare Officer)也會從目前的105人基礎上增員,目標是到明年底增加到1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