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kail Wong (前者)和課程引導員Kishon Chong在課程中共乘巴士。(圖:CNA/Grace Yeoh)
我國致力打造更具包容性的公共運輸系統,但有殘障人士表示,日常仍要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甚至在搭乘巴士的時候也會擔心給別人添麻煩。
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受訪殘障人士說,志願福利團體SPD早前推出的課程,有助於他們克服心理障礙。
44歲的Mikail Wong兩年前因脊髓損傷需要靠輪椅代步,他有時會覺得自己給其他乘客「添堵」。
「別人會看著我,我覺得很『paiseh』 (不好意思之意),會擔心妨礙到別人,對別人造成麻煩。還好有戴口罩,如果沒戴,會更paiseh。 」
對Mikail而言,下雨天的挑戰更大,他有時甚至會尋找另一條道路到達目的地。
他在一個為特需人士主辦的課程上回憶道,有一次一名巴士車長在放下輪椅斜道時,失手讓斜道落下,導致雨水濺了他一身。雖然他是笑著回顧這次經歷,但笑聲中難掩沮喪。
這個免費課程是願福利團體SPD去年推出的,旨在恢復行動不便的人士乘搭巴士時的信心。參與者將學習如何安全地上下車,更重要的是,消除搭乘巴士的心理障礙。
殘障人士與其他人一樣有搭乘巴士的權力
課程引導員Kishon Chong表示,有時巴士車長如何控制輪椅斜道會影響殘障人士一整天的情緒。「如果他們讓斜道自由落下,會很大聲,殘障人士會覺得是否自己做錯了什麼事,為何他們搭乘巴士不受歡迎。」
30歲的Kishon Chong也是一名殘障者,因此能了解其他殘障者在乘搭公共運輸時為何「擔驚受怕」。
他說,有時輪椅的輪子卡在斜道和巴士之間,殘障者有被「拋出輪椅」的感覺,讓他們產生害怕的心理。有時,他們也對別人的幫助感到不自在。
由於他們可以優先上巴士,也難免會擔心其他乘客感到不悅。這個課程就可幫助參與者克服這些心理障礙,同時教導他們一些無障礙功能。
雙方都應具同理心
課程也安排殘障者和巴士車長交流,讓殘障者認識到巴士車長是經過培訓為他們提供幫助的,同時也增進相互了解。
Kishon舉例說,殘障者認識到巴士車長一天要放下斜道數次,也是一項體力活,尤其對年紀較大或身型較小的車長來說,會感到疲累,而且車長還要照顧到乘客的安全,也有心理負擔。
Kishon表示,他的工作也包括不定時乘搭巴士,以「檢查」車長對殘障者的包容程度。他也提醒車長,在為殘障者提供援助時,先徵求對方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