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顯龍總理3月28日參觀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廣州新僑學校。(聯合早報)
作者 侯佩瑜
正在中國訪問的李顯龍總理星期二(3月28日)到訪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中新廣州知識城,參觀了位於知識城內的國際學校——廣州新僑學校(SingChin Academy)。

李顯龍總理參觀廣州新僑學校。(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
廣州新僑學校是什麼來頭?與新加坡有什麼關係?為何還能與短視頻平台TikTok總裁周受資扯上關係?
廣州新僑學校是我國有百年歷史的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Singapore Chinese High School,簡稱SCHS)校群在國外合辦的第一所學校。
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群網裡目前有華僑中學、華中國際學校和廣州新橋學校。

(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網站)
「校友」周受資成了廣州新僑學校的活招牌
周受資曾就讀於華僑中學和華中初級學院(現華僑中學高中部)。
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過後到英國倫敦大學修讀經濟學位,及哈佛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畢業後任職於各大科技巨頭,38歲就當上CEO。
周受資的成就,正中粵港澳大灣區虎爸虎媽下懷,是他們夢寐以求孩子能追求到的高度。
新僑學校督學、退休華中校長潘兆榮博士接受《聯合早報》受訪時透露, TikTok總裁周受資上周出席美國眾議院聽證會後,頓時成了新僑學校的「活名片」。

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在網站上形容周受資是「華中之光」(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網站)
潘兆榮說: 「一開始廣州的家長並不了解我們,現在很容易了……上周末校長在開放日上亮出周受資的照片,家長們都認得這名華中男孩。」
說回廣州新僑學校。它在2021年9月正式開學,也是廣州知識城近年來新增的新加坡元素之一。
新僑學校涵蓋小學、初中和高中課程12年制教育,並分雙語部和國際部。
雙語部主要負責中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對象是廣州市居民子女,但招生不分國籍。
而國際部則提供小學、初中和高中國際文憑(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簡稱IB)課程,主要面向外籍人員子女。
目前在校學生有350人。學校的外籍教師中,近四成是新加坡籍,包括一些由華中董事局直接委派的新加坡教師。

來自新加坡的老師Dennis Ang So Woon。(廣州新僑學校網站)
新僑學校不僅借鑑新加坡的教育經驗和體系,也延用華中「自強不息」校訓,即便是校徽和校服也以華中校群現有的設計為基礎來重新設計。

廣州新僑學校有校園記者的課外活動,李顯龍總理訪問校園期間,有很多校園記者隨同拍攝記錄。與李總理握手的是來自該校六年級的學生Jerry Wang。(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提供)
新僑校園設計處處反映華中校群的標誌特色,由新加坡知名建築師事務所DP Architects進行建築設計。
廣州新僑學校 VS 華僑中學的正門

廣州新僑學校的禮門。(廣州新僑學校網站)

位於新加坡的華僑中學正門。(網際網路)
廣州新僑學校和華僑中學的鐘樓
廣州新僑學校的主樓建築有融入華中鐘樓設計元素。正對著操場的有一座鐘樓,也叫自強樓,取自、校訓「自強不息」。鐘樓的意義,在於提醒新僑學生,一寸光陰一寸金,朝乾夕惕,日月如梭。
新加坡的華僑中學,也有一座鐘樓,曾經歷戰火,現已被新加坡政府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之一。

廣州新僑學校的鐘樓。(廣州新僑學校網站)

新加坡的華僑中學鐘樓。(網際網路)
廣州新僑學校和華僑中學都有陳嘉庚銅像
出生於中國福建省集美的陳嘉庚,17歲那年遠渡重洋來到新加坡,以黃梨和橡膠業白手起家,成為東南亞著名的「橡膠大王」。
熱心教育事業的陳嘉庚在商界取得巨大成功後,開始專注於辦教育,華僑中學就是他創辦的眾多學校之一。在陳嘉庚的影響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南洋各地有3000多所華校,在校學生達40萬人。
1950年,陳嘉庚離開新加坡回返中國集美故鄉定居,繼續他的辦學事業。
為了紀念已故陳嘉庚先生,廣州新僑學校也特地修築了一座銅像,而且也像新加坡華僑中學一樣,立在鐘樓前,不過新僑的陳嘉庚像在造型上,描繪的是先生回國之後,擔任政協副主席期間,奔走在一線辦學的情景。

廣州新僑學校的陳嘉庚銅像。(廣州新僑學校網站)

華僑中學的陳嘉庚銅像。(海峽時報)
廣州新僑學校和華僑中學的校服

李總理(留言簽到)參觀廣州新僑學校。(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提供)

華僑中學的校服。(華僑中學網站)
廣州新僑學校與新加坡的華僑中學、華中國際學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最近憑藉著著名「校友」周受資在全球的高人氣,開始在中國引起關注;現在又迎來李顯龍總理的到訪,學校知名度更上一層樓。
廣州新僑學校(SingChin Academy)網址:http://www.singchin.cn/index.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