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表示,我國一旦加強社會契約,將可把挑戰轉變為機遇。
黃循財昨天(28日)在職工總會主辦的對話會中致詞時,也呼籲國人提供意見和反饋,共同攜手創造新加坡的未來。他說,社會契約廣義上說,是彼此對各自在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的共同認知,個人對彼此和社會的義務。
他致辭時上宣布推出「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時,形容我國目前在處於後疫情時代的「十字路口」,外在環境包括俄烏戰爭導致全球通貨膨脹和全球經濟可能衰退等因素,以及我國國內面對的人口迅速老齡化、擔心被他人取代等問題。
他表示,我國必須作出改變以應對持續的變化,若我國的社會契約失敗,很大一部分國人將感到與社會疏離,對政府和社會其他層面的信任也將下降。
黃循財表示,他了解國人的擔憂,並希望國人能和政府坦誠對話,共同應對這些問題。
他進一步表示,為期一年的「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將考慮一些問題包括如何為國人提供更多的準備和授權,以確保每個人能盡情發揮潛能、如何確保國人在變化莫測的世界裡獲得更好的保障和照顧、如何建立一個「更美好的家園」,如何讓國人共同享用環境和經濟資源以應付當前和未來的需求,以及如何團結一致,培養更多的共同責任和擁有權,帶領新加坡前進。
黃循財也進一步闡述,「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概括的內容以及社會契約可朝四個方面發展。他說,這項運動將審視我國經濟如何運行以及這個系統將有利於大眾或只是一小撮人。他表示,我國一直以來不偏向極端的市場結果,不會採取「勝者為王」的經濟體制。
他也表示,我國「任人唯賢」的制度仍是治理社會「最佳的方式」。「我們不能夠摒棄任人唯賢的制度,但我相信我們可以改善,使制度更開放和具同理心。
另外,黃循財表示,我們需要共同為國人提供「更多的保障」,這需要更多資源,因此國人需要決定政府應該在哪些方面提供支持。
他也提到我國多元種族的社會基礎不會改變,我們制定的社會契約必須是公正和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