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副所長萬月博士認為,新加坡目前須要做的是通過最新研發和生產技術的整合,具備完整的疫苗研發和生產能力,在應對任何突發疾病時能為新加坡和全世界生產最好的疫苗和藥物。
(新加坡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將與生物製藥公司合作探索用環狀核糖核酸技術研發新型疫苗。
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副所長指出,新加坡接下來5年的核糖核酸研究將取得重大進展,其中包括為全球研發和生產針對不同病症、更持久和低價的疫苗。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旗下基因組研究院(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簡稱GIS)副所長萬月博士是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RNA學會的年會邊上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分享了新加坡在核糖核酸(RNA)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及未來方向。
她指出,新科研目前的研究方向不單只在了解RNA的性質,還包括更改RNA工程、探討如何把它注入人體、以及轉換為實際的臨床治療方法。
新科研近日就宣布與生物製藥公司希勒曼實驗室(Hilleman Laboratories)合作,探索使用新型環狀核糖核酸(circRNA) 技術開發立百病毒(Nipah Virus)疫苗,驗證這項技術平台是否適用於其他傳染病病原體,預計這將促成更多更持久和低價RNA疫苗的開發和生產。
立百病毒疫苗還未面市
立百病毒最早於1998年在馬來西亞發現,死亡率高達40%,當時人類和豬只交叉感染,導致108人死亡。病毒今年初也在孟加拉暴發,造成11人感染8人死亡。市面上目前還沒有立百病毒疫苗,但莫德納對立百病毒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開展的臨床測試已在進行中。
萬月說:「我們和希勒曼實驗室的合作很有意義,因為希勒曼實驗室的目的是讓比較貧窮的國家也能獲得疫苗,我們想研發低成本疫苗,讓這些國家受益。我們使用circRNA技術和他們合作,先針對幾個重要疾病進行研發。我們現在關注的是立百病毒,接下來幾年也會研發其他疾病的疫苗。」
她解釋道,環狀核糖核酸的性質和目前使用在疫苗的mRNA有所不同,環狀核糖核酸的環形結構讓它比較穩定,而且無須進行「加帽」和「加尾」等修飾,因此更適合長期多次給藥。她希望環狀核糖核酸的成本只需信使核糖核酸的10分之一,在體內產生免疫的時間也能增加兩三倍。
此外,研究的方向之一,是能否以普通冰箱的溫度來存儲這類型疫苗,以確保貧困國家在沒有超低溫存儲設施的情況下也能使用。
儘管新加坡是個彈丸小國,萬月指出,新加坡在RNA研究中有幾個方面是引領全世界的,其中就包括二維結構的研究。新加坡的優勢在於許多大學和研究院都在從事RNA研究,可以很快應對不同需求。
萬月認為,各研究機構也須相互合作以推動研究,以及與進駐新加坡的生物製藥公司合作,藉助他們的生產能力和先進科技,整合最新研發和生產技術,讓新加坡也具備完整的疫苗研發和生產能力,在應對任何突發疾病時能為新加坡和全世界生產最好的疫苗和藥物。
國際RNA學會第28屆年會於5月30日至6月4日首次在新加坡舉行,全球超過800名科學家參與本次大會,共同對RNA領域的研究和科研進行討論,並促成更多基礎研究和研發治療方法的合作。
在年會上主持其中一場對話會的萬月表示,RNA研究過去集中在歐美國家,這次年會在亞洲舉行,有助於促進新加坡與其他國家合作,並鼓勵更多年輕亞洲研究人員參與,吸引他們來新加坡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