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是歷史的積澱,文化更是一個國家的根基。一個國家的文化見證了這個國家一路走來所經歷的一切。
01 娘惹的歷史

娘惹族最早出現在馬來西亞馬六甲附近,是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留在南洋的華人和當地馬來人的後代。之後因為新加坡從大馬獨立出來,成為了英國在中印經商航路上的重要港口,許多峇峇娘惹(Baba Nyonya)也從馬來來到了新加坡。娘惹族現在像少數民族一樣存在於馬來新加坡印尼等地,但是他們的文化已經成為了新加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02 娘惹風格
鮮艷的顏色是印度的風格、繁複的幾何圖形是馬來穆斯林的特色、而花鳥的圖案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

新加坡加東娘惹風情住宅
娘惹風格的小樓更是處處都透露出帶著小心機的精緻。豐富的色彩,中式的琉璃瓦,馬來風格的百葉窗和古希臘科林斯式的壁柱,都是東西方文化融合的體現。

檳城僑生博物館
馬來許多大的娘惹家族,屋內的裝修更是出彩,西式的水晶燈搭配中式的木製家具,不僅不會突兀還別有一番風情。
03 娘惹服飾
提到娘惹服飾,我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紗籠(Sarong)和卡峇雅(kebaya),也就是下身的長裙和上身的短衫,短衫以3個一套的胸針為扣,是卡芭雅的特點。現在新航空姐的制服也是這種搭配。但是其實娘惹服飾最特別的還要數秀珠鞋(Kasut Manik)。

圖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純手工製作的秀珠鞋,要用約1.8萬顆細珠編織出花、鳥、孔雀等各種圖案,說是藝術品也不為過。而且在東南亞的服飾文化中,拖鞋是相當具有辨識度的特點,所以秀珠鞋也都是拖鞋樣式。這大概跟東南亞的氣候和習俗有關吧。
04 娘惹美食

喜好美食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大名鼎鼎的娘惹美食。娘惹菜結合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是非常「重口味」的美食。最最著名的要數叻沙(Laksa)、椰漿飯(Nasi Lemak)和娘惹糕點(Nyonya Kuih)。不管是哪種娘惹美食,最最不能缺少的食材就是椰漿和椰蓉。米飯里要給,炒菜里要給,做糕點更是要給。所以除了甜香好吃,娘惹美食的熱量也是不低的哦!

05 娘惹語言

我們通常會去咖啡店約會啦
如果你認為娘惹族是華人與馬來人的後裔,所以他們一定會說中文和馬來語那就錯了。早期下南洋的中國人大多是福建、廣東、潮汕人。他們當時也基本是講方言而不是中文,所以,在娘惹語言里客家話出現的會更多些。哪怕到了現在,新加坡的英語裡也會夾雜各種閩南語和粵語的發音。像是最有名的肉骨茶(Bak kut teh),就是閩南語。當然在新加坡政府大力推行中文之後,會講普通話的新加坡人也越來越多,就造成了現在新加坡人聊天都是好幾種語言隨機切換的現狀,真是好令人羨慕。
06 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穆斯林,是亞洲信徒人數比較多的幾大教派,在娘惹族內也有不少信眾。但是其實峇峇娘惹是一個比較多祭拜「大聖佛祖」的社群。大聖佛祖其實大家都不會陌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新加坡著名的齊天宮也是一座以齊天大聖為主神的廟宇,人們認為齊天大聖能夠排除萬難無所不能,也能夠庇護那些信仰他的人。而供奉大聖最主要的祭品就是水果啦,有些信眾會買來很貴的桃子供奉大聖,相信大聖一定會喜歡的。
保留我們的文化
娘惹文化如此璀璨,卻也一度面臨著消失的風險。現代化進程的加劇無疑是對傳統文化的衝擊。但是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政府也是有意的想將傳統文化保留下來,因此講娘惹文化納入了旅遊業。現在新加坡的如切/加東(Joo Chait/Katong)地區還保留著傳統娘惹的建築和博物館。有機會來新加坡的小夥伴一定不要錯過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