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還有另一個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新加坡。
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南口,占地面積僅733.1平方公里,與上海市區大小相當,是個典型的「城市國家」。新加坡雖處東南亞,總人口也僅有563.7萬,但其中華人占比超過總人口四分之三,常年維持在76%左右,其餘種族為馬來人、印度人等。

數據來源:新加坡統計局(The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DOS)
為什麼在中國之外還有這麼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呢?歷史上新加坡和中國存在著怎麼樣的聯繫?
這就不得不說到老一輩口中的「下南洋」一詞。以前的「南洋」並不是特指現在的新加坡,「南洋」是明清時期對於現在東南亞地區的統稱。也有解釋指,在清朝時期江蘇以南的會被稱為「南洋」,而江蘇以北的則會被稱為「北洋」。
明末清初,在明朝滅亡後大量漢族人民向海外移民。有錢的去了「西洋」,有革命熱情的去了「東洋」,貧苦沒文化的只能選擇「下南洋」,湧入東南亞地區謀生定居。這批華人雖然窮苦,但繼承了中國傳統勞動人民勤勉的特點,在新加坡這個當時的城市謀得了一席之地,並逐步發展壯大。其中,大部分「下南洋」的移民來自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


新加坡的華人街


粵菜是新加坡最受歡迎的中國菜
時間來到近代,新加坡華人及其後裔早已在新加坡站穩腳跟,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較高。而與此同時,冷戰時期全球意識形態之爭白熱化,東南亞各國讎華問題突出。新加坡華人比例最多,又被東南亞民族國家包圍,頂著巨大的外部環境壓力,新加坡被迫於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正式獨立。
歷史教訓塑造了新加坡強烈的憂患意識。新加坡在發展文化種族多元化的同時,引入移民以華人為主,維持華人人口比例穩定,維護新加坡政權穩定。於當下而言,面對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中國家庭在選擇海外移居目的地時,將更多眼光放在了新加坡。

新加坡文化在承自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吸收西方文化精華,這使得來自中國的新移民能夠在輕鬆融入當地社會生活的同時,受益於西方文化,享受多元文化。獨一無二的文化互通優勢,加之國際一流的教育質量、優越的地理位置、頂尖的醫療系統等,新加坡在移民國家中脫穎而出,吸引了眾多如海底撈創始人張勇、邁瑞醫療創始人李西廷等富商和名人。
現在去新加坡的華人,和過去篳路藍縷、白手起家的情況已經不一樣了,如今的華人富豪們都是帶資進新,他們看中了新加坡家族辦公室的政策。新加坡家辦無語言、年齡要求,可使申請人全家速獲新加坡身份,同時享有基金牌照豁免和免稅特批,實現資產全球配置、財富傳承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