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新加坡將全面「脫罩」,在機場和飛機都可以選擇不戴口罩!不過,這個「脫罩」的範圍好像有點不好把握!
比如,航班,是新加坡的航空公司,如新航、酷航等可以選擇不戴口罩?還是所有在新加坡落地的航班?還是起飛的航班都可以不戴口罩?真的有點...難把握?下面,一文秒懂!

(圖:來源自網絡)
哪些航班可以不戴口罩?
目前飛往中國、韓國、加拿大、德國、西班牙、俄羅斯、澳大利亞、孟加拉、印度和尼泊爾時,在機上需要戴口罩。
而除了泰國以外,飛往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班機上也都需要戴口罩。
至於不需要在飛機上戴口罩的國家和地區則包括日本、紐西蘭、馬爾地夫、美國、英國。
新航表示已根據新加坡政府最新公布的安全措施,更新在飛機上戴口罩的規定。除非他們的出發地或目的地規定必須戴口罩,否則乘客從下星期一(29日)起,無需在飛機上戴口罩。

(圖:來源自網絡)
飛機上不戴口罩是否安全?
專家指出,商業客機對通風標準要求高,這也是航班鮮少出現大型冠病感染群的原因。
機艙里的空氣每三分鐘更換一次,約60%是來自室外的新鮮空氣,其餘40%是經過HEPA高效微粒過濾的空氣。HEPA可去除空氣中 99.97% 的顆粒物,所以除非患有呼吸道感染病症,不然不戴口罩是安全的。
為了避免在度假時生病,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則建議乘客在所有航班上都繼續戴口罩。
「所有乘客都在擠在機艙內,只要有一人生病,無論在經濟艙、商務艙或頭等艙皆有感染的風險。」
坐在患者「前後三排」的人都有可能受到感染。

(圖:來源自網絡)
哪些人應該在飛機上戴口罩?
由於染病風險因人而異,多數的乘客必須自我判斷戴不戴口罩。
年輕人或冠病康復者可能會認為自己處於低風險而選擇不戴口罩,但報告顯示,有冠病康復者在康復後17天再度確診。
免疫能力較弱的人可能會選擇戴口罩。這也包括正在服用免疫抑製藥物的器官移植患者、癌症康復者,或是家中住著高風險族群的乘客。
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亞太學會會長淡馬亞(Paul Tambyah)教授雖主張乘客自我判斷戴不戴口罩,但他鼓勵,免疫能力較弱的人和未確診者在飛機上戴口罩,因為他們患重症的風險較高。
弗斯爾教授補充說,如果附近有人出現病症,乘客可以選擇戴上口罩。空服員也可以要求出現病症的乘客戴上口罩,這是合理兼附有社會責任的行為,不僅僅在飛機上。

(圖:來源自網絡)
機上可採取哪些預防措施 ?
專家表示,在飛機上保持基本衛生很重要。淡馬亞引述一項2009年、針對H1N1在長途航班的研究報告,指飛行途中保持睡眠狀態最為安全。
他認為,越過旁邊的人離開座位已屬於高風險的行為,但全程不離開座位將有患上「經濟艙綜合症」的風險,所以這是一項個人選擇。
梁浩楠則建議乘客在飛機上使用KN94、KN95或N95口罩。另外,在用餐前後,使用一次性消毒紙巾擦拭椅子和托盤。
他說:「很多乘客上廁所時會摘下口罩,以更好地呼吸,但這個行為是最危險的,因為前一名乘客可能在廁所內留下滿滿的病毒。」

(圖:來源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