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聽聞吾廬(Goh Loo Club)是在2016年,這座歷史性建築的修復,獲得當年新加坡都市重建局頒發的古蹟建築保護獎。記憶猶新的是外牆上的巨幅壁畫,因為專業的條件反射,我瞪著眼睛研究了半天畫家筆下的建築構件。

客納街72號的吾廬俱樂部的巨幅壁畫

吾廬俱樂部
三月中,從南安林路大厝調研歸來,連日的田野測繪記錄,手腳過敏瘙癢抓個不停,心裡更是著急。林路大厝的修護工程已經全面展開,急切需要與林路後人溝通信息,希望能夠集合各方力量,促成大厝的保護性再利用。作為史學者與建築師,我深知,老屋重生只有一次機會!

南安後埔林路大厝
雖然知道這樣的承諾需要付出大量心力,還是緊急聯絡張東孝先生,希望召集林路家族成員,舉辦一場私人研討會,先生即刻回復支持,建議在吾廬舉辦,安排我與有關負責人聯絡。由於我的工作檔期緊迫,將日期選定在3月28日下午,只有十天的時間做準備,吾廬慨然答應組織這場活動。

林路家族論壇海報
決定先去吾廬看看場地,在客納街的盡頭,見到這棟傳說中的華人精英俱樂部,坐電梯到了三樓,梯門一開,室內出乎意料地雅致,白牆上掛著水墨字畫,一張古董圓桌,透雕的白色旋轉屏風,區隔了前廳與多功能廳,空間可以從容接待50人左右,很適合舉辦小型研討會。

雅致的吾廬俱樂部

吾廬的修復獲得2016年都市重建局古蹟建築保護獎

原有磚牆保留下來,多功能廳尺度很適合辦小型研討會

原來封閉的西式柱子,在修復中重現
在測試電腦設備後,Rain帶我到樓上坐坐,這是利用坡屋頂下空間加建的辦公部分,一排書架、兩張辦公桌、一組沙發、一牆綠蘿,立刻被牆上鏡框里的一幅字吸引,趨前一看,這是毛筆工整書寫的吾廬第65屆會員名單,一下子就看到兩個熟悉的名字——「林謀炎」、「張泰煌」,前者是林路的十三子,後者是林路七子金桔的女婿,張東孝先生的父親。將信息發到林路家族群,兩位的子女直呼不知道父親竟是吾廬會員!

吾廬的辦公空間,美吧。。。

吾廬俱樂部第65屆會員表

林謀炎是林路的十三子

張泰煌是林路七子金桔的女婿
吾廬是成立於1905年的華人精英俱樂部,相當的低調,許多會員後裔不知祖輩與這裡的關聯。去年七月在準備「林路家族:歸途」一書時,高芳田傳來一張圖片,是她家收藏的「漂亮紙」,我一看笑哭了,這張精心描畫著玫瑰彩蝶的紙,是她的母親林碧霞(林路的三女)與父親高新民,1928年11月24日在吾廬註冊的結婚證書!

1928年林碧霞與高新民在吾廬俱樂部註冊的結婚證書
是巧合?還是天意?90年後,林路的後人聚集在吾廬,聽我講述南安林路大厝的故事——1907年,林碧霞出生在那,她是林路55歲時盼到的第一個親生孩子,兩年後,她的弟弟林謀盛也出生在那。。。作為在新加坡承建過無數項目的建造商與建築師,林路在南安後埔建造的大厝,不止是他畢生的夢想家園,也飽含著他對於閩南與南洋建築文化的愛戀。

講座從林碧霞高新民的結婚證書說起。。。

大家聽的好認真

不記得自己講了啥,大家笑的這麼開心

與林路後裔、吾廬主席與會員合影
站在吾廬的講台上滔滔不絕三小時,與大家一起穿越南洋閩南。幾天後,到咖啡山尋訪林路墓碑,路過吾廬創辦人之一——陳延謙先生的墓地,墓柱上兩行他的題字:「埋骨何須故里,蓋棺便是吾廬」!過番的人啊,他鄉終成了家鄉,落地也就生了根,守護著一脈華族文化。

咖啡山陳延謙夫妻之墓

咖啡山林路與兩位夫人之墓碑(1990年代已遷葬)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