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吸菸是全球非傳染性疾病發病率上升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同時大量的菸草使用也帶來了巨額的醫療保健支出和巨大的生產力損失,世界各地都在積極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來降低菸草的使用率。新加坡是一座環境優美的「花園城市」,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該市就實施了菸草控制政策,1986年啟動了吸菸控制計劃,旨在使新加坡成為一個「無吸菸者城市」。截至2016年,其吸菸率下降到12%,遠低於全球平均20%的水平,是全球吸菸率最低的城市之一。新加坡的控煙做法也被國際上稱為應對菸草問題的「最佳實踐」。

科學治理,加強菸草使用監測
自2012年以來,新加坡嚴格執行《菸草控制框架公約》中關於菸草使用監測的相關規定,定期對菸草消費情況進行監測,並對監測數據進行科學的研究分析,以此為依據調整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監測內容有:整個地區人口的吸菸率以及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的吸菸率;有關疾病流行和疾病負擔的數據,包括主要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和非傳染性疾病危險因素的監測調查。此外,新加坡心理健康學院等研究機構還對長期依賴吸菸和尼古丁成癮人群進行統計,重點統計年齡分布、族群分布、婚姻狀況、性別差異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信息。
同時,新加坡也積極採納國際研究機構的研究結果。比如,美國的華盛頓大學衛生計量和評價研究所是提出全球衛生分析和估計數的一個權威研究中心,其研究結果顯示,2014年,新加坡由吸菸引起的疾病死亡率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因吸菸產生的社會經濟成本(包括住院治療的直接和間接費用、過早死亡、因吸菸請病假等導致的生產力損失)約占新加坡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0.2%,占政府公共衛生支出的8%,並且隨著吸菸時間和社會收入的增長也會導致社會成本的成倍增長。該所的研究結果為新加坡制定更加精準合理的菸草控制政策提供了充分的證據基礎。
嚴格管控,逐步擴大禁菸區域
早在1970年新加坡就開始在公共汽車、影劇院等公共場所禁止吸菸。1988年,吸菸禁令擴大到醫院、診所、療養院,以及有空調的食品店、餐館和室外茶點區。1992年,根據頒布實施的《吸菸法》,樟宜機場、所有帶空調的購物中心和綜合大樓、市中心的商店、加油站、地下人行道都禁止吸菸。1998年,所有新加坡航空公司和勝安航空公司的航班也被指定為無煙航班。
在簽署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後,新加坡將禁菸範圍進一步擴大。2005年,禁菸範圍擴大到公共汽車換乘站、庇護所、公共廁所和公共游泳設施。2006年,禁止在咖啡館、食堂、餐廳和小販中心等沒有空調的食品店吸菸。次年,在酒吧、舞廳、夜總會等娛樂場所禁止吸菸。2009年,禁菸範圍涵蓋室內工作場所、室內公共場所(包括無空調設施的購物中心、工廠、辦公室、商店、地下多層停車場、渡輪碼頭等)和公共服務車輛。
2012年,新加坡開展了藍絲帶倡議活動,號召企業和社會組織自願支持無菸環境建設,該倡議活動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建設100%無菸環境的最佳做法之一。2013年,將無煙場所擴大到居民區的公共區域,包括住宅的公共區域、有蓋人行道、人行天橋、巴士站台附近以及醫院的室外空間。2016年,禁令擴大到水庫和公園(包括公共住宅區和私人地產區)。2017年10月,禁止在計程車、三輪車和遊覽車上吸菸。2019年1月,新加坡著名的購物街烏節路也被正式劃定為禁菸區,這是新加坡第一個大範圍的公共場所禁菸區。但同時也為吸菸者劃設了43個特定吸菸區。
在新加坡,如果被發現在禁菸區內吸菸,吸菸者將被罰款200新元,如果被法庭定罪,則最高罰款1000新元。2017年6月,新加坡取消了在戶外茶點區等區域設立指定吸菸區的申請,只允許在現有的指定吸菸區內吸菸,直至現有的指定吸菸區許可證到期、終止或取消。
系統服務,致力戒除菸草依賴
在戒除菸草依賴方面,新加坡走在了全球最前沿。針對菸草依賴人群提供了四種服務:尼古丁替代療法(NRT)、非NRT菸草依賴治療、報銷治療費用以及免費戒菸熱線。
2011年,新加坡在社區、學校、工作場所和商場開展了長期性的戒菸運動「I Quit」。保健促進局在各種醫療保健場所和社區零售藥店設立了200多個戒菸服務站,對戒菸患者進行一對一指導,同時也開通了免費戒菸熱線。在吸菸率較高的製造業、酒店業和零售業推廣實施工作場所吸菸控制計劃。在診療費用方面,為戒菸者提供免費的住院戒菸諮詢,並將戒菸診療納入臨床管理範圍。自該運動開展以來,已惠及4萬餘名患者。為了解決青少年吸菸問題,自2010年起,保健促進局還通過學生健康顧問計劃在學校提供戒菸諮詢服務,該計劃在中學、大學和理工學院派駐全職護士,提供戒菸諮詢服務。
多樣宣傳,加強吸菸危害提示
為了防止人們染上菸癮並鼓勵戒菸,2004年8月,新加坡要求在所有的菸草產品包裝上都要印製健康警示圖案,這些警示圖案極具視覺震撼力,多為讓人難以忍受的病理性圖案。此外,包裝盒上也必須印製健康警示信息、銷售限制信息以及戒菸熱線等內容,其健康警示信息並不是簡單的「吸菸有害健康」字樣,而是「香菸危害你的家庭」「香菸可傷害嬰兒」「吸菸導致中風」「吸菸可致癌」等。一項針對1300名吸菸者的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受訪者在看了印在香菸盒上的警示圖案後,減少了吸菸的數量和次數。
2013年,新加坡禁止在菸草包裝上使用誤導性描述詞語,比如溫和、輕度、超輕、低焦油等,並降低了菸草製品的最大焦油和尼古丁含量。2020年7月,新加坡衛生部門要求在新加坡經營的菸草製造商必須以標準的無裝飾包裝出售其產品,菸草公司也不能在產品包裝上印製公司徽標、圖像和促銷信息。在新加坡出售的所有菸草製品以及其他自製捲菸,都必須採用標準化包裝並配有增大的健康警示圖片,而且包裝上的警示圖片將從原本的50%面積增加到75%。
瞄準供應,徵收高額菸草稅
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研究表明,通過徵稅提高菸草產品的價格可以有效減少菸草需求。新加坡對菸草產品徵收高額的菸草稅,並且會根據消費價格波動、收入變化和通貨膨脹情況動態調整菸草稅率,使得在新加坡銷售的香菸價格較為昂貴。自1991年以來,新加坡還禁止向國際旅客提供免稅菸草津貼,對進入新加坡的香菸和菸草產品也沒有商品和服務稅減免。2009年,新加坡根據海關條例的規定,要求在新加坡銷售的所有單根香菸都必須帶有「SDPC」標誌(即新加坡已繳納稅金的香菸)。也就是說,所有菸草產品,在進入新加坡時都要繳納關稅和商品與服務稅。此外,新加坡還主動公開菸草行業的營收數據,在政府的菸草行業稅收報告中公開披露各菸草商的產量和銷售額、不同品牌銷售價格、應繳和已繳稅款等信息。
為加強對菸草供應鏈的管控,新加坡在1998年實施了菸草零售商許可證制度以及菸草產品商業數量運輸許可證制度。由新加坡健康科學管理局負責許可證的簽發工作,並定期在線發布已吊銷和撤回的許可證清單。自該制度實施以來,新加坡健康科學管理局記錄的菸草零售商許可證從1999年的7650個減少到了2016年的4764個。
摘編自《群眾》2020年第20期,原標題為《控煙「最佳實踐」:新加坡的「硬核」做法》
作者:王飛(作者單位: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責任編輯:賈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