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新加坡交易所發布外匯期貨交易量,今年首八個月的交易量創下近三年來的新高。
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17日公布三年一度的外匯與衍生工具市場交易額的調查結果,新加坡外匯市場的交易額再創新高,今年4月的日均規模為6330億美元,比三年前同期高出22%,蟬聯亞太區最大外匯中心及全球第三大交易額地位。

1
彈丸小國成功躋身金融中心
新加坡是個缺乏自然資源的小島國,卻在50年間成功躋身國際金融中心,可以說是個不可複製的奇蹟。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發達,是東南亞的重要貿易中心和港口,這為金融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次,新加坡廣泛使用英語這一國際金融通用語言,為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S)
同時,寬鬆的外匯管理措施,親商的政策環境,健全完善的法律體系,低廉的稅率,高效廉潔的政府等獨特優勢,讓新加坡成為繼紐約、倫敦和香港之後的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
今年以來香港局勢動盪,而新加坡與香港政治環境迥異,香港更崇尚自由民主,新加坡則較為專制,環境一直非常穩定。不少人因而把在香港的投資轉移到新加坡,目前看來,新加坡大有超越香港的架勢。
2
中國資金出海的好選擇
近期福布斯公布最新的新加坡富豪榜,海底撈老闆張勇登上新加坡首富之位,讓不少人意外。

但事實上,新加坡一直備受中國高凈值人士的歡迎,包括申通快遞創始人、「中國快遞女王」陳小英、山東首富趙濤等都不約而同選擇了新加坡。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展開,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新加坡平台受到中國企業和世界各國企業的青睞。

中國企業利用新加坡作為跳板進軍亞洲新興市場,世界各國企業也紛紛通過新加坡走進中國。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 新加坡更是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最佳之選。
新加坡對全球的資金,表現出越來越大的「磁吸力」。「錢」從來都是最聰明的,它們知道該流往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