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該如何進行「開放式創新」

2020年03月14日   •   7866次閱讀

提及偉大的創新,多數人會想到矽谷那些穿著翻領polo衫的企業家們所研發的高科技產品。

發布革命性的產品設備的確容易成為新聞頭條。不妨回想一下,iPhone和iPad首次亮相時的萬人追捧;或者是最近,新一代摺疊屏智慧型手機所引發的熱議。

然而,創新可不僅僅是那些耀眼的技術和不可或缺的設備。創新有許多種存在形式,可以是激進的,也可以是漸進的;從小型高科技初創公司到大型的、歷史悠久的傳統企業,各行各業的企業皆可創新。

尤其是在像新加坡等較為成熟的經濟體中,創新被視為提高生產力和未來可持續增長的驅動力。然而,許多傳統企業都難以定義什麼是創新,或者忽略了其重要性。

有些人可能會說,歷史悠久的企業,特別是亞洲的企業,由於太過於保守而無法成功創新。同樣,傳統企業也可能認為,既然自己已經建立並定義了市場,就沒有任何創新的必要了。

然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開展的創新研究中,我發現亞洲各地有許多傳統企業成功地將創新文化融入企業核心業務,並籍此盈利。

教授簡介

Sarah Cheah | 謝麗燕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組織管理系副教授

南澳大利亞大學

商業與管理學博士

研究領域:創業、開放式創新、國家創業體系、科技創業等

在近期出版的《意想不到的創新》(Unlikely Innovation)一書中,我與合著者深入研究了傳統企業、大型組織和知名企業中的創新實例。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食品連鎖企業麵包物語(BreadTalk),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從最初的一家麵包店,成長為成功上市的國際餐飲集團。

由夫妻檔創立的麵包物語歷經風雨20多年,但從未停止創新。企業不斷更新疊代產品以緊跟市場潮流,並在競爭中保持著領先地位。

多年來,這家公司除了原有的烘焙業務,還拓展了餐廳特許經營、美食廣場、高端品牌等多元化業務;在推動品牌出海的同時,嘗試改進並推出新系列產品,以迎合不同地方市場的口味和偏好。

在這個過程中,實驗文化至關重要,即願意嘗試新事物,了解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並將其應用到新事業和新產品的開發中。

開放式創新

如果說麵包物語是企業內部創新的成功典範,那麼傳統中醫藥品牌余仁生(Eu Yan Sang)則開闢了另一條堪稱開放式創新的道路,即企業與外部合作夥伴協作,跨越組織邊界,匯聚多方力量。

創立於100多年前的余仁生,通過自我重塑,成為了現代中藥技術和應用領域的先鋒。2016年,它與個人護理集團屈臣氏(Watsons)合作,推出了Beauty Essence系列產品,以應對市場對自然健康概念的日益重視。

該系列產品將傳統中藥材與西方專利、以及經過科學驗證的成分相結合。通過與屈臣氏的合作,余仁生得以將傳統中醫藥的營銷範圍覆蓋到這家零售連鎖企業的年輕客戶群體,從而開拓了新的市場。

在另一項關於中國創新的研究中,我們進一步觀察了一些大公司如何運用大數據這一快速發展技術,來革新商業模式並推動增長。

在研究中,我們重點關注三家消費品行業的中國傳統大型企業:電器零售商蘇寧、家電製造商海爾以及家具製造商索菲亞。

我們看到了這些企業是如何快速地獲取大量的、深度的、準確的消費者數據,並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市場趨勢和消費者行為進行深刻洞察,以此開啟機會之門。

提高運營效率

通過熟練地將數據轉化為可行性情報,這些企業便開啟了新的大門——將傳統製造商主導的大規模生產模式,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定製模式。

以蘇寧為例,大數據幫助企業重新設計了一些關鍵產品線的供應鏈,並將生產周期從幾個月縮短為幾周。因此,蘇寧不僅提高了運營效率,還實現了利潤最大化。

在另一個案例中,海爾利用大數據接入了由消費者、創新者、技術人員和企業家組成的網絡,從而開發出一系列新型智能空調。

通過分析數據更好地了解消費者,並讓他們參與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企業可以更好地預測未來需求,提高他們的價值主張,並在競爭中領先一步,開發新一代產品,最終保持競爭優勢。

以上所有的研究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創新需要時間——無論是結果的出現,還是關鍵知識的明晰,都需要時間。

挑戰在於,儘管人們往往一致認為有必要進行創新,但許多組織並不確定如何進行創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企業被要求展示短期成果的壓力與為獲得更高回報而進行長期績效投資之間存在衝突。

克服這一點是企業面臨的最大和最持久的挑戰之一。然而,在越來越多的案例中,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商業創新方法正在幫助企業轉型並保持領先地位。

無論是內部創新還是開放式創新,抑或是由技術進步(如大數據)推動的創新,企業內部都必須擁有強大的基礎架構,能夠將對客戶問題的新理解轉化為有意義的產品和服務。

這包括集中控制結構,創造更多合作機會,以及鼓勵創新文化和敢於冒險的開放態度。

在傳統的企業中,員工和管理者可能會迴避那些失敗率高的高風險項目,因為他們更傾向於謹慎行事。

但是,通過開放與客戶和其他企業接觸的新方式,了解其不斷變化的市場並鼓勵冒險,即使是歷史悠久的傳統企業,也能找到振奮人心且有所盈利的創新之路。

《不可能的創新:企業如何通過創新引領市場》

Unlikely Innovation: How Corporations Innovate to Lead Their Market

作者

Sarah Cheah Lai Yin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南澳大利亞大學商業與管理學博士

FOO Maw Der

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副教授

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博士

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學助理教授

Luke WU Shineng

新加坡管理大學創新與創業學院經理

曾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研究助理

出版社:Cengage Learning Asia

出版日期:2019年2月26日(第一版)

頁數:119頁

ISBN-13: 9789814846981

ISBN-10: 9814846988

Kindle版

長按掃碼購買

印刷版

長按掃碼購買

文章英文版原載於Business Times,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為Why innovation is about more than shiny gadgets

作者:Sarah Cheah,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管理與組織系副教授

翻譯:陳思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