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新津補貼申請條件有變!
昨晚,相關部門發布了疫情薪金補貼的申請條件,並附上了相關細節。
新規定下月生效
新規定將從下個月1日起生效,所有失業的申請者都必須證明已在努力尋找工作或接受培訓。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申請者不能擁有超過一個產業。
其實也就是說,新津補貼政策開始縮減,並傾向於偏低收入的人群。
開放再次申請名額
從下個月1日起,補貼也將開放讓現有受益人和接受過補助的國人再次提出申請。

薪金補貼的申請期限將延長到今年12月底,以繼續幫助更多失業或收入受影響的國人。符合條件的中低收入者將能每月領取最多800元,為期三個月。
誰可以申請?
首先,你必須是年齡滿16歲或以上的本地公民或永久居民,同時居住的房產年值不超過2萬1000元,也就是說如果你居住在豪華公寓或者排屋,就不要嘗試申請了。
同時,疫情前每月家庭總收入不超過1萬元,或人均總收入不超過3100元。
如果上述條件你都滿足了,且疫情之後失業或被要求放無薪假,或者已經連續三個月減薪至少30%,那就可以嘗試申請了。

但是不要忘記,要必須證明自己正在尋找工作或者接受培訓的記錄,比如通過新心相連就業計劃尋找工作的電郵等或在勞動力發展局或職總就業與職能培訓中心參與培訓的電郵記錄。

其實失業過或者轉行後找工作的人相信都經歷過這樣一個時期,要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人都需要3-6個月的時間,同時也面臨著生活和經濟上的壓力,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雖然薪金補貼的金額不高,只有800元,但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是雪中送炭,至少給了他們一個緩衝的時間。

護理專業成熱門
說道轉行,因為疫情的爆發,護理專業成了熱門。
根據勞動發展局的數據顯示,10月份報考護理專業課程的人數,和半年前相比,增加了3倍之多!
因為疫情期間,有大量護理人員的缺口,媒體的報道也讓很多人意識到醫療事業的重要性,提升了護士和醫療工作者在公眾眼中的形象。

今年4月和10月報考的人數加起來有70人之多,而本地的一項護理人士的專業計劃自2003年推行以來,已經協助了1350人成為護士。

其實大家平時在新加坡就醫的時候會發現,大多人的護士大多是外國人,來自菲律賓和其他國家的人居多,本地人其實占比並不高,尤其是年輕人。
怎麼說,疫情對很多人的觀念和生活帶來了很多改變,這是真真切切的發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