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表彰疫情期間直接參與抗疫行動、做出實質貢獻的個人與團體,李顯龍總理2022年在國慶群眾大會上宣布,將給這些個人和團體頒發新設的國家獎章——「應對冠病堅韌獎章」(COVID-19 Resilience Medal),目前全新加坡共有超過11萬人獲頒。
這個獎章的領取時間是上周二至周四(12月12日至14日),結果剛領到獎章就鬧出有得獎者把這枚獎章放上二手交易平台Carousell尋求高價出售!
總理公署發言人對此表示,應對冠病堅韌獎章是授予疫情期間做出貢獻個人與團體的國家榮譽。這枚獎章應當獲得尊重,以合乎獎章所展現的精神。
紅螞蟻今天下午再次在Carousell上搜索,已沒找到出售獎章的相關廣告。
然而,這枚獎章的風波仍未平息。
昨天(17日)有一組前線醫護人員在網上發聲說,同樣在疫情期間作出貢獻的他們,並沒有獲頒這枚國家獎,讓他們覺得自己被國家和衛生部遺忘了。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thehonesthealthcareworker (@thehonesthealthcareworker)
由一群本地醫護人員以匿名方式經營的Instagram帳號「誠實的醫護人員」(@thehonesthealthcareworker)昨天發表了一封寫給新加坡衛生部和衛生部長王乙康的公開信。
信中開頭寫道:
別人在變賣獎章時,我們卻從來沒有得到過(應該屬於)我們的應對冠病堅韌獎章。儘管我們從一開始就和同事們一起在冠病病患的病房工作,但我們的名字在獲獎名單上被遺漏了。
被漏掉的前線醫護人員有哪些?
據信中透露,他們包括:
在冠病隔離病房的醫生;
進入冠病病房為冠病患者提供康復服務的綜合醫療保健人員(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s)。所謂綜合醫療保健人員,指的是醫療社工、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診斷放射照像術人員、醫藥實驗室技術人員和藥劑師等;
被機構借調到冠病病房為病人提供護理和藥物治療的護士;
負責接送冠病病人往返於過渡護理設施和醫院的993救護車司機;
前線醫護人員寫道,我們有太多的人作出了貢獻但沒有得到獎章,無法在此一一列出。
信中接著寫道:
我們的同事一個接一個地被傳召去領獎,我們靜候自己的名字被呼叫,然而卻等不到那一刻。
我們試圖在總理公署公布的所有得獎者名單上查找自己的名字,也一直找不到。
我們的同事因此都感到很困惑。
我們從冠病登陸新加坡,直到它成為地方流行病,一直都在前線為冠病患者提供直接護理服務。
我們一直待在前線,為何我們偏偏被遺忘了?
這些期待著被認可的前線人員,希望當局可以給予一個說法,讓他們知道「應對冠病堅韌獎章」的遴選過程,即提名程序與合格標準是什麼。
他們也申訴說,
那些拒絕進入冠病病房的高級醫生都被授予了獎章,許多其他從未為冠病患者提供直接護理的人也都受到了表彰。如果他們都能得到這個榮譽,那我們為什麼沒有呢?
我們心裡明白,我們確實已經盡了自己的一分力量。我們甚至不像有些人那樣尋求額外的金錢獎勵,儘管如果能得到金錢獎勵我們會非常感激的。我們不會怨恨那些獲獎的人,即使他們沒有進入冠病病房提供直接護理。
我們所希望的只是,我們所做的犧牲能得到認可和被記住;我們的名字能與同事們一起在獲獎名單上占有一席之地。
這樣,當我們的孩子有一天回顧這段歷史時,他們會看到我們的名字,並知道我們在新加坡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曾經挺身為國服務,履行了我們的職責。
這封公開信發布少於24小時,已經有超過1000人點贊和留言。
一名自稱也為抗疫出一分力,卻沒有獲頒「應對冠病堅韌獎章」的網民也留言說,她曾就此發電郵詢問衛生部。結果得到了國家獎章秘書處的這個回覆:
我們很遺憾地通知你,不巧的是,你並非這個獎章的獲得者。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提名過程的信息,請與你的機構或提名機構聯繫以獲取更多信息,我們沒有提名程序的任何詳情。

這位網民也寫道:
在我們主動義務參與抗疫,經歷了那麼多之後,覺得這個回復很不真誠。儘管我們當時這麼做並不是為了獲得獎勵或認可,而是在我們看到國人、病人、醫院有需要我們的地方,為了團隊,為了國家,而挺身而出。當國家在表彰作出貢獻的人們時,名單出來了,周圍的人都得到了獎勵,甚至有些人不曾照顧過冠病患者的也獲獎了,這真的很令人失望。
有人留言說,他知道有人只負責派發口罩,也獲得了應對冠病堅韌獎章。
有獲獎者說,他是由組織的人事部提名獲獎的。
有網友回覆說,聽說是由自己的主管推薦的。因此,當組織者要求提名時,主要還是看每個人的主管要不要提交名字。

有被提名者說,他被提名了,也在獲獎名單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不過沒有收到任何領獎的通知。
當他發郵件詢問當局時,對方說他不符合獲獎條件。整個流程讓他覺得很奇怪。

所以,應對冠病堅韌獎章的提名程序或資格標準究竟是什麼?紅螞蟻已就此向衛生部和總理公署詢問,目前仍在靜候其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