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去年吸引了135億新元的固定資產投資,比前一年的127億新元增長了6.3%。一旦在未來五年內實施,這些投資承諾預計將創造18700個就業機會,每年為經濟增加235億新元。
展望今年,經濟發展局預測投資環境將充滿挑戰,地緣政治和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將帶來重大不利因素。此外,在經濟民族主義和貿易摩擦的推動下,保護主義政策將影響公司的投資決策。董事會於周四(2月6日)發布了2024年年度報告。美國最近的一些貿易政策將如何影響新加坡,是發布年度報告的新聞發布會的重點。
美國於今年1月宣布收緊人工智慧(AI)晶片和技術出口政策,而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或修改這一政策,這被認為可能會影響當地半導體領域的發展。對此,經濟發展委員會主席方章文在記者招待會上指出,不同行業的企業都很關心該地區的增長,而經濟發展委員會並不太關心半導體行業的出口限制,該行業的前景仍然非常樂觀。
關稅非推動企業投資決策唯一因素
全至於特朗普提高貿易關稅的提議是否會影響對新加坡的投資,方章文認為,現在談論這些影響還為時過早。公司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會著眼於中長期,尤其是製造商不會根據一年的波動做出決策。
經發局局長傅美晶補充說,關稅並不是推動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她補充說,許多公司都在進行長期投資,他們向海外擴張的原因有很多。這些因素包括海外增長機會、國內激烈的競爭,或尋求穩定和安全的自然災害環境。「當公司決定建造半導體工廠時,他們會問我們:新加坡容易發生地震嗎?我們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有多強?這些都是我們現在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去年過半固定資產投資來自電子業

去年,在各個領域中,電子行業吸引的資金最多,固定資產投資76.65億元,占57%。二是生物製藥,吸引固定資產投資21.6億元,占16.5%;第三位是總部和專業服務,投資12.8億元,占8.4%。固定資產投資是指公司對設施、設備和機械的投資,如建設工廠或數據中心。
一旦實施,這些投資項目創造的近三分之二的就業崗位的月薪總額將超過5000元。這些工作涉及服務業、製造業、研發和創新。去年投資項目的年度總業務支出(TBE)為84億美元,比前一年的89億元下降了5.6%。它們每年為經濟增加235億元,比2023年的267億元減少12%。
源自美國投資占比增 中國投資占比減
美國仍然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來源,占55.5%,高於上一年的51.9%。第二位,歐洲占24.8%,與上年持平。新加坡公司的國內投資排名第三,占11.6%。日本和中國分別占3.5%和2.5%。
來自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份額逐年下降,從去年的2.5%降至2023年的2.9%,而2022年為8.5%。根據產品的性質、成本因素或當地資源,一些投資來源國在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或不適當。
方章文說,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的原因有很多,選擇在哪裡發展取決於需要。例如,在新加坡,他們可以與國際參與者、客戶、供應商等建立聯繫,並可以在這裡設立總部或國際總部。但如果你需要一家擁有數千名員工的工廠,他們中的許多人會去該地區的其他地方。
繼續得益於亞洲增長順風
展望未來,該行預計新加坡將繼續受益於亞洲經濟增長的順風。到2030年,亞洲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份額預計將從目前的近50%上升到約60%。與去年不同,該局沒有對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趨勢做出預測。
方章文在早些時候發布年度報告時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希望吸引能夠確保新加坡在全球價值鏈中保持關鍵地位、發揮其優勢並在未來與全球經濟保持相關性的活動。」。當局也熱衷於抓住快速增長的行業和具有高增長潛力的領域的機會。潛在領域包括製造業和服務業,其中包括半導體、生物製藥、醫療技術、特種化學品、航空航天和數位技術,以及精密醫學、人工智慧和可持續產品和服務等新興領域。

*部分段落或圖片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