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達35年的新加坡「組屋禁貓令」終於在這個星期解除了!
從9月1日起,組屋居民可以合法養貓,但每戶最多兩隻,而且必須為寵物貓植入微晶片(microchip)和申請執照。
這是國家公園局屬下的動物與獸醫事務組所制定的「貓只管理框架」。
此前,建屋發展局禁止在組屋裡養貓,是因為貓兒無法乖乖留在家中,也不像狗兒那樣容易管束。若讓貓兒隨意走動,它們可能在公共場所脫毛、隨地大小便或發出大量噪音。
因此,公園局接下來在頒發執照前,會先檢查貓主的住家,確保貓兒居住在適當的環境,不會對鄰居造成困擾。

從此以後不必再流浪。(海峽時報)
養貓成本上升讓貓主卻步?
從現在到2026年8月底,貓主將有兩年的過渡期來達到執照要求,而這段期間的執照也將免費發放。
也就是說,從2026年9月1日起,沒有執照飼養寵物貓,將屬違法行為。
如果過渡期結束後才申請執照,已絕育的寵物貓執照費是35新元;
未絕育的寵物貓執照費則是230新元,為期三年,到期後必須更新。
(感覺這個執照就像貓兒的身份證?)
至於植入微晶片,則是為了方便追蹤貓兒的下落。在貓兒意外走丟時,可以更容易找回;在動物疾病暴發時,也能更有效地追查病源。
目前,由獸醫診所為貓兒植入微晶片,一般要價60至80新元。

植入微晶片會不會痛啊?(聯合早報)
不過,有動物福利團體擔心,申請執照和植入微晶片的額外費用,可能造成養貓成本上升,使一些飼主產生棄養的念頭。
為棄貓尋找新家的非營利組織LUNI告訴亞洲新聞台,目前所有組織收養的貓兒都已經滿額,但棄養個案仍在逐年增加,導致領養者短缺的情況雪上加霜。
公園局數據顯示,新加坡去年通報221起棄貓個案,是六年來最高。單是今年上半年就有87起。
數碼發展及新聞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陳傑豪曾在國會上說:
「為貓兒植入微晶片後,若有不負責任的飼主遺棄、忽略或虐待貓兒,當局就能向他們追究責任。」
今年首八個月,新加坡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在「寵物貓絕育計劃」下,已為2261隻貓兒進行絕育和植入微晶片,高於去年同期的1537隻。
由此可見,仍有許多負責任的飼主在為寵物貓申請執照做準備。
若想省下植入微晶片的費用,貓主可以參加公園局舉辦的「寵物外出日」或「寵物貓絕育日」活動,帶貓兒接受免費的植入服務。
下一場活動將於今年12月7日至8日在新加坡博覽中心舉行,貓主須先上網預約。

公園局舉辦的「寵物外出日」活動將為貓兒提供免費的微晶片植入服務。(聯合早報)
過渡期間「一戶兩貓」非強制規定
SPCA數據顯示,自去年底宣布新的貓只管理框架以來,被領養的貓兒數量不升反降。
SPCA執行理事長桑卡爾(Aarthi Sankar)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冠病疫情結束後人們重返工作崗位,以及通脹造成寵物飼養成本上升,讓一些潛在飼主卻步。
非營利組織LUNI指出,寄養者一般不願意領養貓兒,因為領養的過程較長。寄養者也可能因出國或工作忙碌,無法長期照顧貓兒。
據桑卡爾觀察,也有一些飼主誤解了新規定,以為當局強制規定組屋裡只能養兩隻貓,而將「多餘」的貓棄養。
事實上,飼養超過兩隻貓的飼主,只須在接下來兩年的過渡期內申請執照,就可繼續保留所有貓兒。

只要在接下來兩年的過渡期內申請執照,就可以在組屋裡飼養超過兩隻貓。(新明日報)
養寵物其實就像養孩子,需要長期的付出和承諾。一些年輕情侶會通過共同飼養寵物來「預演」婚後撫養小孩的情況,測試對方是否合適。
有的貓主或許是因為寂寞難耐,有的則是為了尋求心靈上的慰藉。
無論如何,養貓的開銷不僅是貓糧和貓砂,更不僅是申請執照和植入微晶片,還有改造住家和寵物醫藥費等潛在費用。
一旦選擇購買或領養貓兒,就要花時間和精力細心照料,盡到飼主的責任。即使有天迫不得已要棄養,也請為貓兒找個新的落腳處,好好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