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寮國最近發生嚴重假酒中毒事件,五名分別來自英國、丹麥、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遊客疑似喝到摻有甲醇(Methanol)的假酒,導致甲醇中毒身亡。
事件引發外界對亞洲,尤其是東南亞假酒泛濫,導致甲醇中毒頻發的擔憂。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亞洲是全球甲醇中毒最嚴重的區域,東南亞尤其是重災區。
印度尼西亞是甲醇中毒發生率最高的國家。
另外,湄公河流域附近較貧困的國家,包括此次爆發甲醇中毒事件的寮國,以及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都屬高風險國家。
當地政府執法不力,餐飲業規管不足,以及私釀酒市場猖獗都是造成上述國家甲醇中毒頻仍的主因。
這些國家同時也是不少新加坡人喜愛的旅遊目的地。
出國在外,有時難免小酌,要喝得開心,也喝得安心,以下有關何謂甲醇和如何預防甲醇中毒的資訊不妨參考看看。

一名在寮國甲醇中毒的澳洲年輕女子被送至泰國曼谷醫院救治,但最終回天乏術。(路透社)
什麼是甲醇中毒?
甲醇是廣泛用於工業產品的酒精,常見於油漆、燃料和殺蟲劑等。
儘管甲醇和用於酒精飲料的乙醇化學結構相似,但誤食甲醇,卻可能導致失明、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單是攝入25毫升(少於兩湯匙)至90毫升的甲醇,且未經適當治療,就有可能致命。
這是因為甲醇進入人體後,會經新陳代謝轉化為高毒性的甲醛和甲酸,對人體造成傷害。
由於甲醇的生產成本較乙醇低廉,一些無良業者為節省成本,會在製作假酒時以甲醇取代乙醇,加入酒精飲料中提高酒精濃度。
此外,釀酒過程中,如果沒有做好品質和安全管理,也有可能產生甲醇。這種狀況一般會出現在私釀酒。
一般來說,一些較貧困或酒精稅務較高的國家,較常發生甲醇中毒事件。
人們為了省錢,往往會鋌而走險,購買來歷不明的假酒。
而這些假酒在製作過程中,摻入甲醇或釀造過程不到位而產生甲醇,分分鐘有可能變成喝死人的「殺人酒精」。
鄰國馬來西亞2018年就曾爆發大規模甲醇中毒事件,造成45人死亡。當時,甲醇中毒的受害者大多是在當地工作的南亞和尼泊爾籍外勞。

馬國假酒市場泛濫。圖為一批被當地警方取締的假酒。(星洲日報)
如何治療甲醇中毒?
甲醇中毒一開始的症狀和酒醉類似,但攝入甲醇的12小時至24小時後,人體可能會出現一些較嚴重症狀,包括:腹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視力模糊、失明和癲癇等。
甲醇中毒也可能導致病人昏迷。
及時判斷病情並作出治療是保命關鍵。
甲醇協會(Methanol Institute)指出,甲醇中毒在攝取甲醇後的10小時至30小時內有望成功救治。
甲醇中毒者必須送到擁有透析儀器的醫院,透析能去除甲醇及其有毒代謝產物甲酸。
另外,甲吡唑(fomepizole)是甲醇中毒的解毒劑,但由於價格較昂貴,在一些地區並沒有這類解毒劑。
無國界醫生則指出,最普遍用來阻止甲醇代謝的解毒劑是乙醇。
使用乙醇後,人體的肝臟會首先代謝乙醇,這能延緩甲醇中毒,為身體爭取更多時間把甲醇排出體外。
然而,普羅大眾對甲醇中毒的認知有限,部分地區的診斷儀器匱乏,仍是應對甲醇中毒的最大挑戰。

若不幸攝入摻有甲醇的酒精飲料,及時治療是保命關鍵。(freepic.diller on Freepik)
如何避免甲醇中毒?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貪小便宜。
來歷不明的假酒最可能摻有甲醇,當酒品價格便宜得令人難以置信時,最好還是仔細斟酌。
在高風險國家旅遊時,儘量只從有執照的酒吧、酒店和酒品專賣店購買酒精飲料,並在飲用以烈酒為基底的雞尾酒時保持警惕,留意身體狀況。
此外,也應避免購買私釀酒,即使是具當地特色的酒品,也切莫因嘗鮮心態而輕易嘗試。
今年8月,泰國首都曼谷就有至少六人因飲用含甲醇的私釀酒而死亡,超過20人入院,情況危急。
當局事發後在曼谷的空三華縣(Khlong Sam Wa)發現了近20個售賣假酒的非法路邊酒攤。
據報道,釀成慘禍的是泰國人愛喝的傳統藥酒「Ya Dong」,但路邊酒攤賣的,多是沒有妥善品管和安全管制的私釀酒,可能對人體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