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約20%捐贈食品被拒收 大部分還能食用

本地慈善機構和社會企業表示,我國每年有約20%的捐贈食品會被拒收。儘管大部分的捐贈食品或許還能食用,但接收者還是會出於謹慎而拒收。
本地慈善機構和社會企業表示,我國每年有約20%的捐贈食品會被拒收。儘管大部分的捐贈食品或許還能食用,但接收者還是會出於謹慎而拒收。
很多蔬果在沒有防腐劑的情況下,時間一久便會枯萎發黃,一家有機食品超市會將這類蔬果下架,然後送往負責食品捐贈的慈善組織。超市在過去兩年間,已捐贈了超過39噸的食品。
有機食品超市總裁史蒂文說:「顧客來到我們的超市是為了購買本地最新鮮的農產品,他們對於不是非常新鮮的農產品容忍度相對較低。因此最終被捐贈的新鮮農產品通常是相當成熟的。」
新加坡食物銀行在冠病疫情期間共收到160萬公斤的食品捐贈,但去年的捐贈額大跌了三分之二。
食物銀行聯合創辦人黃瑋婷說:「大多數慈善機構要求食品的保質期稍長,因為他們需要時間來分發這些產品。很多時候他們會對我們說,任何保質期少過兩個月的都不要給我,任何保質期少過三個月的都不要給我,因為我的活動會持續一或兩個月。」
為了解決捐贈食品浪費的問題,我國正在擬定一項新法案,免除食品捐贈者的責任,同時保持食品安全和衛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