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蘇拉威西省28日下午發生7.4級地震,隨後引發大規模海嘯。
截止到目前, 印度尼西亞災難局稱,印尼地震及海嘯已造成當地至少384人死亡。
坡島的小夥伴在默哀的同時可能也會疑問:這幾年世界地質災害頻繁,處於東南地震區的坡島會不會來地震啊?

新加坡有沒有地震?
說到地震,大家免不了聯想到在2012年4月,新加坡有市民說感受到地震了!!!沒錯,那是震感,不過那不是新加坡地震,是印尼附近海域北蘇門答臘西海岸發生的芮氏8.6級地震帶來的震感。
自1823年萊佛士先生登陸新加坡之後就沒有任何地震的記載了。
還有就是2004年印尼發生的9.3級大海嘯大地震。幸運的是,同在東南亞的坡島卻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細心的小夥伴們可能會發現,新加坡鮮少受到熱帶氣旋(也就是「颱風」或「颶風」)這些東南亞常見的自然災害的直接影響。這是為什麼呢?
下圖是一張簡潔的《全球地震帶分布圖》,新加坡就在(簡略地畫出來的)紅色小圈圈裡面。

圖例告訴我們震級較高的地震通常發生在哪些地方。新加坡身處地震帶邊緣,完美避開黃色紅色的圖例!
根據「板塊學說」(小圈兒的學術裝逼模式開啟~),雖然新加坡處在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區域,但是卻位於板塊深處擁有穩定的地質環境,因此不易發生地震!
如果真的發生地震,在新加坡,安全通道,應急通道也是相當完備。新加坡的組屋屋內有防空壕避難室,新加坡組屋區樓下笨重的防空壕設施也是以備萬一之用。

新加坡地鐵大門處處露出的厚實設計也是天災來臨時避難處所。再加上新加坡重視國民安全教育,推出了「全國保家安民計劃」,呼籲民眾提高警惕,教育民眾如何在災難發生時更好地保護自己。
新加坡有沒有颱風?
新加坡是赤道上的國家,自然也是一個熱帶國家。熱帶氣候的特點是十二個字:「終年炎熱,雨量充足,空氣潮濕。」

新加坡日平均氣溫是攝氏26.7度,這一點赤道的海洋完全夠格,但是形成颱風還必須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產生的偏向力,那暖氣團才能轉起來。
由於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所以赤道無颱風,新加坡無颱風。
新加坡有沒有洪災?
就算全球洪水災情頻發,新加坡也可以安然無恙。為什麼?
作為一個雨量充沛的熱帶島國,其最高年降雨量在近30年間呈持續上升趨勢,卻鮮有城市內澇的情況發生。
坡島的雨季,每天都有數場「說來就來」的瓢潑大雨,天氣預報基本就是「今天雷陣雨轉晴轉雷陣雨轉晴轉雷陣雨轉晴」,但城市內均未出現明顯的積水和內澇。
這一切不能再感謝天感謝地感謝命運了,這要歸功於新加坡人自己設計了科學、分布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城市排水系統。

新加坡通常在進行地面建築的建設之前,會事先規劃和設計好該建築的地下和地面排水系統,因此每一棟建築,包括人行道、馬路周邊都分布有一定數量的排水渠。
這些排水渠與城市的主要排水系統相連,形成了遍布全島的城市雨水收集、排放網絡,保證了大量雨水能夠及時、快速地排出。

所以在坡上的小夥伴們不用太擔心,新加坡真是一塊天然安全的寶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