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乙康(站者)出席新加坡衛生部和國立健保集團的對話會,並公布小組的調查報告。(早報網圖)
(新加坡訊)新加坡擬採取零容忍政策,日後若有病患虐待或騷擾醫護人員,情況不急者,或會被請走。
根據《聯合早報》的報道,當地三分之一的醫護人員每周至少目睹或經歷一次虐待或騷擾,為加強對他們的保護,這些病患若情況不急,或會被請走。
另外,對醫護人員施暴的看護和訪客,也可能被禁止進入醫院診所,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新加坡預防騷擾和暴力對待醫護人員勞資政工作小組公布調查結果,建議對任何形式的醫護人員虐待和騷擾採取標準化的零容忍政策。
工作小組對逾3000名醫護人員和逾1500名公眾進行調查後發現,超過三分之二的醫護人員,在過去一年曾目睹或親身經歷被病患或他們的看護者虐待或騷擾;三分之一的醫護人員每周至少目睹或經歷一次虐待或騷擾。
藥劑師、病患服務助理和護士等一線醫護人員,更有可能面對虐待和騷擾。
最常見的虐待和騷擾形式是病患和看護大喊大叫、威脅對醫護人員提出投訴或採取法律行動,以及貶低他人的言論。
調查結果指出,這些醫護人員有時會將被虐合理化,認為是工作的一部分,或是同情患者的情況,因此不會對他們採取行動,忽視被病患虐待和騷擾的情況。
工作小組建議採用標準化零容忍政策和三管齊下的框架,即保護面臨虐待和騷擾的醫護人員、防止導致虐待和騷擾的情況、促進醫護人員與患者和看護之間的積極關係。
小組也建議,建立支持舉報的文化,實施明確的處理方式,對於施暴者發出警告、拒絕不合理請求,以及讓無需緊急醫療護理的施暴病患出院,或阻止施暴的看護和訪客進入醫院。
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今日出席衛生部和國立健保集團的對話會上,公布小組的調查報告時。
他說,在調查虐待事件時,醫護人員必須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而是得到周圍的人包括上司、醫院管理層、衛生部、部長和絕大多數公眾的支持。
「當主管採取行動疏離施虐者,而施虐者向議員或衛生部長投訴時,主管不能因為服務不當而受到譴責。我們必須認同這點,反對極少數的施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