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新加坡發生了一起導致26人送醫的交通事故,再次引發對僱主長期使用小貨車接送移工的爭議。一名移工堅決表示,一旦受傷,將會嚴重影響生活,他們是人,不是動物。
根據新加坡網絡媒體「慈母艦」(Mothership)的報道,7月18日,克蘭芝高速公路發生一起涉及3輛小貨車的交通事故,造成26人受傷送醫。隔天,在另一條高速公路上,一輛小貨車發生車禍,導致10名乘客送醫。
為了加強以小貨車接送移工的安全,新加坡實施了一系列新規定,要求安裝遮雨罩等措施。然而,近期連續發生的車禍事件再次引起對僱主使用小貨車接送移工安全性的擔憂。
47個移工人權團體和倡導者發布聯合聲明,呼籲政府禁止使用小貨車接送移工,稱這種做法既沒有人道,也不安全。一些人建議使用巴士作為替代方案。
然而,超過20個企業團體發表聲明回應,改變現行規定將牽涉到實際操作的複雜性。
但是,新加坡駐華大使許通美直言不諱,企業反對的真正原因是經濟,如果僱主必須使用有座位和安全帶的車輛來接送移工,成本將會增加。
他強調,不能被企業的說辭所誤導,外籍移工的生命與本地人一樣寶貴,所有人都應該有座位和安全帶。
許通美曾批評,新加坡對待移工的方式不符合一個第一世界國家的標準,反而更像是第三世界國家。他指出,作為一個第一世界國家,新加坡應該廢除過去不適應現狀和聲望的做法。
一位來自印度的建築工人向「慈母艦」表示,對於企業來說,用小貨車儘可能多地載客是最經濟的方式,可以一次性將工人運送到不同工地,既省時又省錢。
另一位來自印度的移工D也表示,僱主喜歡使用小貨車,因為它的功能多樣,可以同時運輸材料和設備。
來自孟加拉的移工T表示,公司的小貨車可以裝載16名工人,但車上還要放工人的個人物品、食物和其他設備。
他形容,他們就像動物一樣坐在車上。
一旦發生嚴重車禍,車上的移工甚至可能被拋出車外。一些移工還擔心,僱主希望在一趟車程內將所有工人送出門,這可能導致一些人不得不提前到達工地,影響了他們的休息時間。
移工S擔心,缺乏足夠的休息時間會影響工人的安全和心理健康。如果受傷,他們還擔心無法贍養家庭。
他表示,移工只是想安全地工作和返回宿舍,如果受傷將會嚴重影響生活,他們是人,不是動物。
對於移工福利團體和企業的呼籲,新加坡政府認為,完全禁止僱主使用小貨車接送移工會帶來財務挑戰,對中小型企業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還有一些結構和運營上的困難,如尋找其他替代交通方案和目前巴士司機短缺等問題。
新加坡長期以來一直依賴來自印度、孟加拉等國的移工,協助完成各種基礎建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