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普通病房人滿為患
大量病員滯留急診部
新加坡多家主流媒體10月21日報道,公立醫院普通病房人滿為患,一床難求,大量病員滯留急診部,可能要排隊長達50個小時才能等到一張病床。
《聯合早報》報道,前天(10月20日)下午,黃廷方綜合醫院急診部貼出告示,說明門診等候時間需要二至四小時,看病之後,等候住院的時間則可長達50個小時。
新加坡中央醫院在臉書發文說,急診部門有大量病患,院方會優先處理心臟病發作、重傷、嚴重出血等病危患者,非緊急患者的看病等候時間可能長達6小時。如果病情不嚴重,應該到私人診所或綜合診所看病。

裕廊保健集團也在臉書貼文說,黃廷方綜合醫院急診科有大量患者,預計等待時間會更長;有生命危險和病情嚴重的患者將首先得到照顧。等待住院的病人將由病房醫生看診並在急診部門接受治療。院方已發動非臨床工作人員為病人提供膳食,以及向病人家屬進行住院事項溝通。
貼文指出,對於非緊急情況病人,等待住院最長可達6小時。院方敦促公眾在病情輕微或不嚴重的情況下,應該到私人診所或綜合診所看病。

《海峽時報》報道,在急診部門擁堵最嚴重的時候,甚至緊急救護車送來的病人都擠不進去,只能由醫生到救護車上去看病,病危的馬上處理,病情不緊急的就只能等候15分鐘至半小時,等到急診部門等候區騰出空間了,他們才進去,這時救護車才能離開。這意味著寶貴的緊急救護車資源被閒置了。
負責緊急救護車運作的新加坡民防部隊說,今年上半年,電召救護車的電話比去年同期增加32%,其中,93%屬於緊急情況。
急診部門本來就不是為治療病人而設計。它的目的是給危急病人做緊急救治,然後就應該轉運到病房,由病房醫生進行下一步治療。因此,急診部門一般空間不大,不會有淋浴設施,衛生間數量有限,而且,急診部門不允許家屬看病。如果病人滯留在急診部門一兩天,會很不方便。

《海峽時報》報道,根據衛生部信息,在九月下半月的其中6天,黃廷芳綜合醫院等候住院的時間中位數介於22小時至24.2小時之間,通常周末等候時間相對短,但是,即便是最短記錄,也得等候7.6個小時才能住院。
在八月,最長等候時間中位數是25.4小時。所謂「等候住院時間」,指的是從急診部門醫生判斷病人需要住院,到病人住進病房的時間。
陳篤生醫院的住院等候時間相對好一些。在九月下半月,儘管陳篤生醫院急診部門有高達5290個病人,並且住院部門病床占用率高達101.8%,已超限,但是,它的住院等候時間中位數是5小時至12.4小時,遠比其他醫院短。
把冠病護理設施改為普通病房
衛生部說,公立醫院急診部門過去幾個月出現大量病患,多數病患的病情與冠病沒有關聯,但情況因近期冠病確診病例增加而加劇。
衛生部說,醫院會優先處理病危患者,同時,將採取應對措施,包括啟動負責住院病患的醫療團隊來照料急診部門的病患,並在急診部門增加床位和等候區,並儘快將病患轉移至病房,交由病房的護理團隊照料。醫院也計劃將一些病患轉移到社區醫院、療養院或私人醫院。
同時,衛生部也把樟宜冠病護理設施改為普通病房,騰出364個病床,讓非冠病病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