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猜,在新加坡有多少娃在學樂器?
我沒有查到確切數據,坊間傳聞,一半的娃都在學。那幾所知名學校的孩子,幾乎每個學生都能來一段樂器即興演奏。我家老大全班30個人,只有5-6個沒學過樂器。

我家老大學琴,是在正式進入小學之前。
藝術薰陶這種抽象高深的念頭,我從來沒動過。給孩子學習藝術、體育早就不能稱特長了,這就是基本必備技能,和語言、數學一樣。
學琴的理由也很簡單——高配不一定能上,標配還是要有的。
如今老大已經P5,已經做了5年琴童,疫情前考過了4級,本來打算今年繼續考級之路了,還沒等到考試,卻等到了和鋼琴說分手。
明明是他先要學的, 怎麼就走到了要分手這一步?
美好的開始
學琴是娃自己要求的,老母親也做好了心理準備,明白在娃能真正欣賞和喜愛音樂之前,練琴就是折磨。
但是一想到至少是他自己想學,再加上老母親雖然說不上專業,但也有過彈琴的美好時光,怎麼著也把鋼琴十級考過了,虎媽還會有犬子嗎?
於是心裡草率地構築了一幅天才琴童的畫面。

學琴伊始,特意找了一位年輕風趣的老師給他做啟蒙。那時孩子、家長和老師都覺得小哥學得不錯。
每天只需要練琴半小時就能完成,進步神速,而且他超喜歡聽classical music,聽完還能和老母親聊聊他對曲子的感受,完全就是學琴的好苗子!就這樣老母親居然動了他能光耀門楣的念頭。
現在想想還好老母親不止一個娃,雞蛋放不同的籃子就算不能保收益,至少能保命。

一年後,小哥的任課老師因為簽證問題被迫回國,老母親只好著手給他找新老師。
這次秉著名師出高徒的信念,找到了本地小有名氣的鋼琴老師,正常情況下這位老師的waiting list都排到牛年馬月。
打聽到老師會對資質好有潛力的孩子網開一面,於是老母親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居然敢教一個琴齡一年的男孩「卡門」。沒想到小哥居然彈下來了,最後把視頻發給老師,老師也稱讚他樂感不錯。

於是老母親如孔雀般懷著驕傲的理想,把小哥塞到了頂級鋼琴老師手裡。
好老師果然名不虛傳,因材施教選擇了既能彌補他短板,又能突出他特點的曲目練習。

曾經也有過幸福的高光時刻
雖然要很努力,才能墊著腳尖夠到老師的要求,卻讓小哥的技藝突飛猛進,和老師學了一年後,就考過了四級。
成績都是老母親逼出來的
看到這裡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什麼神仙男娃!早期琴童的進步速度,和老母親重視程度直接掛鉤。
小哥每天練琴,老母親必坐陪——和他一起數節拍,每一次敲鍵盤老母親都要瞪大老花眼,確保指法正確,按下去不折指。還要觀察手掌有沒有握住,手臂、肩膀,甚至坐姿是否正確。
每次陪練,都要把老師上課內容重新教一次,手指的技巧,音樂的處理,老母親一直儘量忍氣吞聲,堅持著沒有教不會的娃,只有不會教的媽的信念!
面對小哥這種患重度懶癌的娃,老母親一秒鐘都無法鬆懈,也就是說老母親倒杯水水一分鐘不到的功夫,小哥都能靈魂出竅,任憑手指和身體自己在鍵盤上行屍走肉般隨意亂動。

進入小三以後學業加重,又碰上疫情開始,所有課程都改為線上,包括鋼琴。
一旦開了線上課,就相當於撕開了偷懶的遮羞布。一想到不用直接面對老師的批評,小哥自然而然也對自己放鬆得心安理得。
等重新開始實體課的時候,小哥已經是脫韁野馬,再也無法專注了。再加上隨著年齡增長,他開始了自我覺醒,甜言蜜語、小禮物和小獎勵都無法哄著他專心致志練琴了。

彈琴一會兒就手疼,擼貓半天也不煩
每天練琴老母親唯有吼兩嗓子把場面震住才能確保計劃有序進行。但凡老母親的高壓沒有實施到位,小哥就能別出心裁搞出練琴新花樣。
邊看漫畫邊練琴,就問你服不服!
被勸退了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懶得勸退。小三結束的時候,小哥被勸退了。
被興趣班勸退的,估計我家小哥是古今第一人。別人嘴裡常說的丟臉丟到國外去了,用來形容我家是如此的貼切。

如今想來,被勸退之時就應該及時止損。
但是小哥那時被突如其來的打擊傷得體無完膚,賭咒發誓他要好好練琴,為母爭光!親情面前,老母親僅有的一絲理智也蕩然無存,心一軟,秉承著堅持就是勝利的原則又開始了新一輪訪高人拜名師的舉動。
終於再一次拜師成功,重新踏上學琴之路。

然而好景不長。有句老話是:男人的嘴騙人的鬼,其中包括小男孩。
兩個月後,小哥懶癌再次發作。懶癌對於娃來說只有零次和無數次,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兇猛。
小哥已經把懶癌精髓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為了少練琴,他竟然篡改老師筆記,幾周都練同樣的曲目,竟然把老師矇混過去了。你永遠想不到熊娃為了偷懶可以多勤奮!

平時明明那麼可愛
認清現實
今年是小哥學琴的第五年,終於老母親在經歷一次失控後,完全認清小哥不是那塊料的事實!
那天小哥在練奏鳴曲,通常一首下來沒有個3-5分鐘是彈不完的。我要求曲子練5遍,十分鐘之後小哥準備開門下樓玩。
那幾首奏鳴曲老母親年輕時也是彈過千百遍的,沒想到小哥還是想來挑戰老母親的記憶——把前兩頁容易的部分彈完直接就跳去最後一部分。
本來打算給他台階下,問他,「你是不是翻錯書了,怎麼感覺像兩首曲子,銜接不起來?」
沒想到小哥接著忽悠:「奏鳴曲就是這樣的,不同的樂章節拍和主旋律都有變化。「

他要承認偷懶,老母親還能忍,這還來個狡辯,是來侮辱我的琴商的嗎?!
於是老母親擼起袖子就開掄。
小哥哇哇哭個不停,老母親打累了也在旁邊傷心,於是「停學」脫口而出。
他不僅沒天賦,還不想有天賦,每次上課老師說的問題他頻頻點頭,堅決不改!再繼續學下去唯一的作用,可能是檢測我心腦血管的極限,和最大限度地增加我的臂力和搏擊靈活性。
不練琴的時候,也是「乖寶寶」

娃是人間清醒
娃一開始只是以為我氣得隨便一說,後來正式告訴他這個決定的時候,他竟然沒有因為不用再受練琴折磨歡呼雀躍,反而有點沮喪。
小哥說練琴確實很無聊,但是遇到好聽的曲子也很享受,他很喜歡音樂。
停了學琴要說不惋惜是不可能的,估計小哥自己也有同感。雖然之前很排斥練琴,但是卻在前不久妹妹生日的時候給妹妹彈了生日歌。

老母親問他,不是很討厭練琴嗎?
小哥說練琴確實不好玩,但不耽誤他喜歡音樂。
這才突然覺得,真正的人間清醒可能是娃自己,他一直把學琴當欣賞音樂的手段和興趣,似乎這五年本末倒置把興趣當任務去完成的是老母親本人!為了完成任務已經忘了怎麼去欣賞音樂了......

欣媽說
我家也有個琴童,也跟好多琴童的媽媽聊過天。學了好幾年放棄的,其實不少,但很神奇的是,放棄了之後,孩子過一兩年又自己要求撿起來的,也不少。
所以,我們可以靜待花開?
哈哈,其實做父母也不易,管太嚴怕孩子生怨懟,不管又怕孩子會垮掉。張弛有度也不是說說就能行的,畢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這些小樹的成長,都有自己的季節。
孩子要做功課,我們也要時時學習如何做好父母。咱們在辣媽的大家庭里,互相鼓勵,分享經驗和教訓,一起成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