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感興趣東協國家為新馬泰3國
中國《環球時報》日前發布民意調查顯示,在東協10個國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泰國分別成為中國民眾最感興趣和具好感的前3名國家。

據《環球時報》5月11日報導,今年3月15日至4月15日,《環球時報》輿情調查中心聯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對外戰略研究中心,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18至69歲公眾及在校大學生開展「東南亞國協(東協)認知與態度調查」。調查採用在線問卷匿名填答方式,公眾調查部分共回收有效問卷2012份,大學生調查共回收1150份有效問卷。
民調顯示,東協國家中,中國民眾對新加坡最感興趣和具有好感。和公眾調查結果一樣,新加坡在受訪大學生中獲得最高的興趣分和好感分。泰國、馬來西亞所獲興趣分和好感分,分別居於第二、第三位。
在回答「您對東協的印象如何?」這個問題時,61.8%的公眾受訪者對東協有好印象,即選擇「非常好」和「比較好」兩個選項。僅有不到6%的受訪者選擇對東協印象「比較差」或「非常差」。
調查同時邀請受訪者為東協各個方面的印象打分。其中,「東協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兩個選項在中國公眾心中印象最佳,平均印象分4.1分(滿分5分)。此外,「文化燦爛」「歷史悠久」也得到了4分的高分。

值得注意的是,公眾調查結果顯示,到訪過東協國家的受訪者對東協的總體印象和各個方面印象,明顯高於未去過東協國家的受訪者。受訪者學歷越高、年齡越大,對東協的印象越好。18到29歲受訪者對東協的總體印象,遜於30歲以上的各個年齡組。
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呂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受訪者對新加坡的興趣和好感程度最高符合普遍認知。「新加坡作為以華人為主體的社會,在許多方面和中國具有相似性。在過去這些年中,新加坡對華態度隨著中國國力的上升呈現出明顯變化,顯示出新加坡也在不斷根據國際形勢調整外交態度,極力避免成為美國在亞洲制衡中國的『棋子』。」

呂祥表示:「可以看出,和中國經濟文化往來越多的東協國家,中國公眾對其的了解就越多,興趣也就越濃。新馬泰旅遊是中國開放出境游以來經營時間最久的產品,公眾對這3國的興趣和好感最強並不奇怪。」呂祥補充說,中國公眾也應更加關注其他東協國家,相信隨著「一帶一路」項目在東南亞的拓展,中國公眾對東協其他國家的了解也會加深,印象也會越來越好。
根據上述民意調查顯示,中國民眾對東協國家抱有美好情感與印象,也對中國東協發展睦鄰友好關係態度積極,對中國東協的未來充滿信心。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上周三表示,這是中方長期以來堅持睦鄰友好周邊外交政策的結果,也證明中國發展同東協關係顯民心順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