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來新加坡生活的華人媽媽,因為自己的華文優勢,會想要從事華文相關行業,幼師就成了熱門選項。
在辣媽的粉絲里,有一位媽媽就是一名幼兒園的華文老師,她不但熱愛工作,受到許多孩子和家長的喜愛,自家孩子的華文水平也培養的很好。

今天,就讓她來給我們分享一下,做華文幼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吧。
素材|+Ling
整理|蜜桃烏龍
我來自福建福州,來新加坡前,是一名有9年工作經驗的助產士。
2013年,我辭職來到新加坡,第二年有了孩子,之後在家當全職媽媽兩年。孩子上了幼兒園後,我讀了新加坡幼師文憑,18年一邊帶孩子一邊開始做華文幼師。


我為什麼會成為一名幼師?
選擇幼師這個行業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可以跟孩子一起上下班,有周末、有假期,可以照顧孩子,又可以工作,而且對英文的要求沒有很高,相信很多來新加坡生活的華人媽媽都會首選這個職業。
再者,我也比較喜歡小孩,喜歡跟孩子玩,以前在國內時就喜歡做些手工、畫畫等,跟幼師的要求很貼合。








我帶著孩子們做的一些作品
其實當年在國內選擇專業的時候,班主任覺得我的性格適合做幼師,就建議我選幼師專業,但當時我選擇了助產專業,沒想到10年後又再次讀回了幼師。
幼師的一天
新加坡的幼兒園跟中國不一樣,開放時間比較長,一般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老師也會分早中晚班,當然不同學校常規流程也會有些不同。

07-08:30 接待孩子
08:30-09:00 早餐
09:00-09:30 組織早操律動、讀故事
09:30-10:00 組織孩子回教室喝水、休息10:00-10:30 上課
10:30-11:30 寫作業、休息、玩玩具
11:00-12:00 午餐(不同班級吃飯時間不一樣)
11:30-12:30 沖涼、換衣
13:00-15:00 午睡
15:00-15:30 下午茶
15:30-16:30 上課
16:30-17:00 做功課
17:00-19:00 休息、玩玩具、遊樂場、回家


幼兒園的課程會分為英文課和華文課。
PG、N1的課程內容以律動、兒歌、畫畫、手工為主。稍微大點就要開始學習握筆、寫字、認字、讀書等。


教年齡小的班級的老師,會接觸到泡奶、換紙尿褲、教孩子自理能力等,教年齡大的班級的老師,工作內容會以多說多做為主。
工作中的成就感
我剛接手新學生或班級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是跟我說英語的,我會跟他們強調:「請跟我說華文。」
有個孩子曾經用英文回答我:「我不喜歡說中文。」在我的教導下,他漸漸喜歡上了中文課,喜歡寫中文,也會讀中文故事書。跟父母逛街時,看到學過的字,會跟父母說他認識這個字。在生活中,會運用學過的成語。




工作中收到的喜歡和肯定,也是我最大的動力。
當家長很開心的跟我分享這些時,我聽了也是很開心的,這就是成為一名華文幼師所能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教孩子學習華文的技巧
對於從小講英文的孩子來說,如何帶動他們學習華文的積極性?答案就是:玩~
在幼兒園裡,老師教孩子識字,最常用的方法是寓教於樂,通過遊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以及學習熱情。釣魚、扔骰子、尋寶(找字寶寶)、大風吹、拍蒼蠅、故事演藝、翻越障礙物等等,都是我們常用的遊戲。


另外就是多做學習教具、可操作主題牆等,充分調動孩子的感官,讓他們發現學習華文也是很有趣的,從而喜歡上華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充分利用遊戲、律動、故事、繪畫手工等多種形式,動靜結合去學習。


光認字是很枯燥的,可以用象形字結合圖片的形式去記憶。至於筆畫筆順,就需要孩子多進行重複練習,沒有別的捷徑。


平時要多鼓勵孩子大膽的去說,不要怕錯,要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犯錯才會越來越好。
我自己的孩子是如何學華文的
很多朋友都誇過我兒子,說他的華文特別好,其實我自己覺得就是正常的華人孩子的水平。

孩子也拿過不少小獎狀
在我讀幼師期間,我也曾擔心他的英文。當時我的老師跟我們說,新加坡以英文為主要語言,所以不用擔心他們的英文,從小還是要跟孩子說中文,打好中文的基礎,所以我們家就以講華文為主。
他的華文啟蒙真的要感謝他的幼兒園老師,也是我的華文主管,她很負責,教的也特別好,孩子吸收很多。
另外,他小時候常玩華文類的App,如洪恩識字、悟空中文、小伴龍、寶寶巴士等等。



兒子對華文的興趣一直很濃
他還習慣在睡前聽凱叔講故事,特別喜歡西遊記、封神榜這種神話故事,成語故事也很感興趣。
雖然我是華文老師,但是在自己孩子學習華文的過程中,我沒有過多干預,是他自己比較喜歡華文,在家會主動學習華文,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即使在新加坡生活,但他還是從小都在華文的環境中成長吧!我不希望他把華文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