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花式熬夜...在新加坡孤單的你也是這些藉口嗎?
熬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的朋友們開始講:「我白天拚命生活,晚上認真熬夜。」白天被滿滿當當的事情擠滿,晚上夜幕降臨不肯入睡,熬夜似乎成為了如今人們習以為常的一項「自虐活動」。
...
這也就流行起了一種新裝束——「熊貓妝」

(圖:來源自網絡)
何謂「熊貓妝」?
兩個90後的大姑娘在街上一碰面,抬頭一看,彼此心知肚明——又熬夜了。
說起熬夜,仿佛已經成為現代年輕人的通病。一邊持續「佛系養生法則」,一邊不斷解鎖各種花式熬夜姿勢。
而且還個自己搞了個分型——
1、內心孤獨型

(圖:來源自網絡)
「深夜時,總有濃濃的孤獨感」
白天,新晉職場90後在辦公室里大會加小會,工作接工作,順帶各種社交網絡談笑風生,聊的飛起,合作夥伴遍布天南地北。
晚上加班後,伴著昏黃的路燈回到租的一室一衛小窩,打開門,背後儘是黑暗和寂靜。
有一類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善於交際,在人前展現的都是開朗,熱情,自信,樂觀的樣子,這種人的內心情感很豐富,卻不喜歡將它表達出來。周圍人也誤以為他們沒有什麼心事,純屬樂天派,因此對他們缺乏關心。
這類人被稱作「外向孤獨患者」。
白天還好,一到深夜,所有的情緒,所有的孤獨,噴涌而來,潰不成軍。
所以,我們寧願熬夜刷微博、追劇,讓各種音樂、視頻的背景音填充鴉雀無聲的房間,也不願意孤獨地一個人蜷縮在被窩裡。

(圖:來源自網絡)
2、夜笙歌型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睡什麼睡起來嗨!
是深夜的烤串不夠香,還是酒吧里的酒不夠醉人?
在白天的約束與煩擾紛紛退散後,年輕人的世界裡開始了肆意歡騰的夜生活。
也許只有在這一刻,時間屬於青春。

(圖:來源自網絡)
3、狂輸出型
「電子競技不需要睡眠」
比起殘酷的現實世界,虛擬世界可能更容易讓我們找到認同感和成就感。
遊戲的世界是簡單,有序,快樂的。
網癮少年們為拿到了first blood而歡呼雀躍,也為一槍98k爆頭800米開外的對手而腎上腺素飆升。
也許現實中,他是個平凡無奇的電競宅男。
遊戲中,他就是叱吒風雲的冷麵狙擊手,睥睨眾生。

(圖:來源自網絡)
4、天向上型
「扶朕起來,朕還能學」
這一類人,可能是家長眼中的乖心肝,老師眼中的寶貝,同學眼中的大神。
因為,他們無時無刻都不會忘記學習這件事。
以前上大學時,寢室里一個大神,我十點上床睡覺前,他還在學;一覺睡醒後,他還在學!
兄dei,你的身子是鐵打的嗎?
以上花式熬夜姿勢,你中槍了嗎?



(圖:來源自網絡)
也有人說,我不想熬夜,很多時候是被迫熬夜。
「因為只有熬夜這段時間是屬於自己的,白天要談客戶,要擠地鐵,要做PPT,要努力變得更強大,要應對各種勾心鬥角,要圓滑世故能獨當一面,白天一直在活成「別人眼中的自己」,那都不是我自己的時間,只有夜深人靜等世界都睡了,這段時間才是我獨享的,多熬一會自己的時間就多一會,所以我喜歡熬夜。」
成年人的世界裡,熬夜可能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
也許是迫不得已,為了生計,我們在每個深夜裡踽踽獨行。
然而,不是所有的熬夜都是為了「自虐」而行,在那一個個或孤獨,或辛勞的背影面前,或許就是每一個努力向上的你我...
在新加坡你夜熬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