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Ong Ye Kung)說,在學校里最重要的一課是,學生的幸福最終取決於他們自己。
以下是他在周一(2月11日)新加坡國立大學(NUS)中東研究所(MEI)的年度會議上的演講節選。
作者: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

當我第一次收到邀請我參加會議的消息時,我想研究所一定是發錯了人,因為我既不是外交事務的專家,也不是中東問題的專家。
但此次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年度會議,新加坡國立大學由教育部監管,所以我想這可能就是邀請我的原因。
因需要就外交事務發表演講,我故此發現教育和外交之間的相似之處。我意識到,多年來我學到的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實際上是在學校里學到的——請讓我解釋一下。

我小時候上的幼兒園是一所和小學合併的學校。所以我的同學和我自然是學校里最小的學生,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高年級的小學生個頭很大。
我們不得不共用一個操場,我記得有一次我在操場被一個大孩子打到鼻子。幸運的是,除了那次意外,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一起玩耍,和平共處,儘管我們的體型、年紀大小不同。
事後看來,這是因為學校有嚴格的規章制度——老師們總是在監督,學生之間是否和睦團結。
這我是通過學校學習到的第一節外交課。

我的第二節外交課是在中學。學生們自然喜歡成群結隊地出去玩,但其中有一群又高又壯的雄性領頭,還有大量的側踢和跟隨者。他們大多數人出去踢足球、打籃球或只是閒逛。也有更令人生畏的團體,他們讓許多同學避而遠之。
但我和我的朋友們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因為我們不是他們的一部分——我們屬於更大的「團體」。
學校里有許多活動、課程、CCAs、學校聚會、營地和郊遊——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們混在一起做活動。因此,我們有機會在學校里結交朋友,甚至是和許多優秀的人交朋友。

因此,多年後,當我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巡迴會議上,參與阻止沿太平洋分裂的貿易集團形成的努力時,需要一個共同的平台來鼓勵各集團之間的互動,並不是一個很難理解的概念。
這節課有一個推論,就是學生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參加各種課程和學校活動,因為環境井然有序,沒有威脅。
這基本上就是東協的作用——一個中立、不具威脅性的中心舞台,在這裡,包括大國在內的國家可以相互接觸。
東協仍是新加坡外交政策的核心。它遠非完美。

最後,我說了這麼多,在外交事務和學校里最重要的一課是,一個學生的幸福最終取決於他自己。
如果你做好學校活動,按時提交你的作業,並幫助你的其他同學,將有很多機會讓老師了解你,關注你,同時還會有更多的朋友關注你。
同樣,外交政策始於國內。歸根結底,這是關於新加坡如何運行,我們的社會如何團結,以及我們能為世界帶來什麼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