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建築工程復工 噪音相關投訴增加

疫情後建築工程復工,導致噪音相關的投訴跟著增加。國家環境局表示,截至今年8月,已接獲近9000起建築噪音相關投訴,逼近疫情前的全年投訴量。
晚上11點過後,南北交通廊道的工程仍在繼續,瑪麗蒙路一些居民反映,過去兩年飽受噪音之苦,向當局反映了至少五次。
受訪居民說:「有些時候是24小時我的睡房面對馬路,真的是睡覺不可以睡,有時候是吵到,然後精神上也是很累。」
根據環境局的規定,如果住宅區離工地不到150米,那在晚上7點到10點,持續5分鐘的噪音,不得超過70分貝。通過我們手機測量到這裡的噪音是一度超過70分貝,雖然這不是官方的指定儀器,不過也可見,這裡的噪音對居民造成一定的影響。
在淡濱尼41街的預購組屋工程噪音,也對部分居民造成困擾。
一名居民說:「是突然間的,突然間會很大聲,所以你就會被驚醒。在一聯通應用那邊反映過幾次,然後每次的答案都是千篇一律的,就是講是在噪音範圍內。」
環境局的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由於人們都呆在家中,接獲的投訴飆升至1萬多起。今年雖然防疫限制已全面放寬,但截至8月仍達到近9000起,逼近疫情前全年的水平。
建築商公會表示,為應付因疫情而延遲的項目,承包商正努力趕工,所需的平均人力已增至比疫情前多近兩成,加班的時間平均達三個小時。
新加坡建築商公會副秘書長黃善達表示:「難處是我想說可能四面楚歌,因為很多工人都在恢復的時候都選擇回家過來的工人都是比較新不熟練的工人,所以他們來了可能不如以前那些舊工人的能力。」
環境局表示,公眾可將工程出現的噪音視頻,照片或音頻傳給當局協助調查。當局也將對違規的承包商採取執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