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剛《天倫之歌》油畫 76X76cm
2023年8月17日晚7時,由新加坡廣東會館,新加坡妙華藝術家協會聯合舉辦的《新加坡58周年國慶美展》在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一樓禮堂舉行,各種族優秀藝術家共同參展,展現我國美術界的繁榮與創新以及本地民眾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靠近主席台的醒目位置還專門展示了新生代青少年藝術愛好者的作品,意在體現新加坡美術事業的傳承與未來。展覽開幕主賓是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高級政務次長蔡瑞隆先生,新加坡美術總會會長兼妙華藝術家協會會長梁振康及眾多來賓和參展藝術家同時出席。

▲梁振康《靈菊頑》水墨 88X200cm

▲黃紅《長相依》水墨 80X200cm
國慶美展在本地歷來都是文化盛事,為「配合國慶,我國在1969年開始舉行國慶美展,成為一年一度備受全民矚目的一項盛大的文化藝術活動。國慶美展當年是由文化部和本地16個美術團體聯辦,標誌本地視覺藝術的發展生態。誠如時任文化部長易潤堂於1975年國慶美展特刊獻詞中所說:『國慶美展是一年內重要畫展之一,它集合了成名畫家和青年畫家的精萃作品於一堂,讓公眾人士得以觀摩欣賞,因此發揮了意義深長的作用』」[1]。首次國慶美展約有200名藝術家參與,展覽工委會從近700件作品中選取300件展出。時任新加坡藝術協會會長的已故先驅藝術家劉抗擔任工委會主席,下屬兩個評選委員會,分別負責遴選中國書畫類作品和西洋藝術作品及其他類別作品,參與評判者均為當時較為知名的藝術家。劉抗於1978年卸任國慶美展工委會主席,繼續參展至1981年。同樣在1969年,另一項比較大型的展覽是為慶祝新加坡開埠150周年,由文化部舉辦的「150美展」,也頗為轟動。

▲譚瑞榮《星月》膠彩 122X122cm

▲楊昌泰《牛》書法 83X77cm
1970年,文化部再次與10個藝術團體聯合舉辦國慶藝術展,地點繼續選用維多利亞紀念堂下層的展覽大廳,向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所有藝術家開放參展,入選作品253件,後又挑選出75件作品在一些中學流動巡展。據報章報道,一位來自西澳大利亞州的遊客福爾斯夫人參觀展覽之後,即表示有興趣購買其中的幾件展出作品,傳為美談。

▲美展開幕現場
當時,輿論普遍有新加坡是「文化沙漠」的流行觀念,在連續兩年成功舉辦國慶美展後,文化部決定於1971年再辦第三屆美展,並循例每年舉辦,為藝術家提供更多機會,以此駁斥錯誤觀點。本地畫家陳楚智曾記述在1976年榮獲國慶美展優越獎章。不過,時過境遷,文化部最終於1980年代停辦國慶美展,此後,雖然有一些社區或美術團體堅持以各種規模和形式繼續主辦國慶美展,但多規模較小且特定性強。「自1990年代起舉辦的新加坡美術展,被認為是國慶美術展的『延續』,但這個雙年展不在國慶期間舉行」[2]。

▲張有鑠《仁德長流》書法 49X205cm
在文化部國慶美展之前,新加坡也舉辦過類似的全國大型展覽,本地藝術家林木化(Lim Mu Hue,1936-2008)曾在自己的藝術簡歷中明確記載他1960年參加於新加坡維多利亞紀念堂舉辦的「慶祝本邦自治一周年:本地畫家作品展」。同樣,在1960年,赤道藝術研究會也曾舉辦「國慶節本地美展」,那時,新加坡還沒有獨立建國。

注釋:
[1]黃恩德《讓本地視覺藝術綻放異彩》,《聯合早報》,2018年7月17日。
[2]《國慶書畫美展》,The C3 Team,新加坡書法人網站,2013年10月13日。
(作者為本刊特約撰稿、水墨畫家、獨立策展人兼國家美術館藝術論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