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文傑介紹,用昆蟲製成的華夫烘餅和意式雪糕相當受顧客青睞,有些情侶客人還用它來彼此挑戰「膽色」。(取自早報網)
(新加坡訊)政府批准昆蟲食品上架至今已八個多月,有業者一個月可賣出3000多包黃粉蟲零食,但生意這麼好的業者其實不多。儘管消費者喜歡嘗鮮,但很多人對於將昆蟲放入餐盤中仍有所保留,食用昆蟲還未能構成消費習慣。
《聯合早報》報道,食品局去年7月允許國內業者進口、製造和出售蟋蟀、蠶蛹、蚱蜢等16種昆蟲食品。不在這個清單上的昆蟲食品須另行評估。
昆蟲食品業者葉耀威接受訪問時說,市場對昆蟲食品的反應相當不錯,其公司於去年12月在某超市推出25克包裝的黃粉蟲零食,一個月內就賣光了所有3500包。
儘管這個銷售量不錯,但他認為,大部分消費者對於食用昆蟲還是存在抗拒心理,這類食品要獲得廣泛接受還要幾年的時間。
該公司除了積極參與人民協會的活動進行宣傳,葉耀威也計劃在接下來幾個月,把昆蟲食品帶入平價超市、冷藏公司和巨人超市,通過擴大觸及面來提高民眾對昆蟲食品的認識。
「如果你夠愛我 就幫我吃昆蟲」
另一個昆蟲食品生產業者,過去六個月賣出了3000多個含有蟋蟀蛋白質的蛋白質棒。
該公司聯合創辦人邱元昇說:「現階段須克服的挑戰仍是公眾對昆蟲食品的接受度,很多人看到昆蟲仍覺得噁心,甚至對政府批准昆蟲食品感到不解。接下來的重點之一是走入校園辦工作坊,提高學生對昆蟲食品的認識。」
他透露,公司早前向365名青年徵求反饋,結果超過半數對昆蟲食品等替代蛋白質一知半解,僅22%願意吃昆蟲食品。這些青年後來參加工作坊加深認識後,願意食用者增至39.4%,這凸顯宣導的重要性。

邱元昇(右)與吳文傑(左),今年趁情人節聯合推出用昆蟲製成的華夫烘餅和意式雪糕。(取自早報網)
邱元昇也積極推進合作項目,例如今年情人節,公司與華夫烘餅和意式雪糕店聯合推出用昆蟲製成的華夫烘餅和意式雪糕。
該雪糕店聯合創辦人吳文傑認為,新加坡缺乏土地,使本土食品生產面對巨大挑戰,所以必須尋找替代食品以確保可持續。兩公司合作,就是希望在食品韌性宣導工作上盡一分力。
他說,店裡向來會推出較具特色的食品,這往往是食客慕名而來的關鍵。「這次推出昆蟲食品時,讓一些情侶玩『如果你夠愛我,就幫我吃昆蟲』的遊戲,反響不錯。消費者往往不只是單純買產品,更願意為產品的故事買單。」
一家精品冰淇淋品牌於去年的萬聖節推出昆蟲配料,但反應不理想。其聯合創始人許琬琴說:「如果免費讓顧客嘗試,他們還可能願意嘗鮮,很少人願意為昆蟲配料付費。」
她指出,昆蟲粉的成本是有機全麥麵粉的10倍。「除非顧客願意接受更高的價格,否則業者不可能承擔得了昆蟲食材。飲食業環境艱難,如果沒有投資回報,根本沒有實驗這類昂貴食品的可能。」
當局打擊違例銷售昆蟲食品事件
昆蟲食品獲准上架後截至今年2月6日,食品局共發現了四宗違例銷售昆蟲食品事件,並已採取執法行動。
食品局答詢時說,確保包括昆蟲在內的食品可安全食用是當局的首要任務。當局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昆蟲食品監管框架,確保本土生產和進口的昆蟲食品可安全食用。
進口或養殖昆蟲以供人或牲畜食用的業者,必須證明進口的昆蟲是在嚴格的食物安全監管下養殖,而並非野生採收的。此外,昆蟲的養殖基質不能含有病原體或有害污染物。

一家昆蟲食品生產公司,在過去六個月賣出3000多個含有蟋蟀蛋白質的蛋白質棒。(取自早報網)
至於進口和出售昆蟲加工食品的業者,須確保產品可安全食用,並符合新加坡的食品條例。與其他食品一樣,昆蟲食品也須接受食品安全檢測,不達標就禁售。
出售預先包裝昆蟲食品的業者也須確保產品包裝上註明內含的昆蟲成分,協助消費者做出知情決定。
業者如果對食品成分有誤導性陳述,可能牴觸食品銷售法令;一旦罪成,初犯者可罰款最高5000元,重犯者可罰最高1萬元,或監禁最長三個月,或兩者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