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根據新加坡統計局數據,當地小販熟食價格去年上漲超過6%,比2012年至2022年10年間的平均漲幅高了近2倍,其中炒粿條、叉燒飯及魚圓面的漲幅最高,多達9.5%。
該局收集約1700個攤位超過100種常見熟食的價格產生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並刊登在最新期刊。熟食泛指在小販中心、食閣和咖啡店販售的食物,包括現調飲料。
數據顯示,當地去年熟食價格整體漲了6.1%,比前一年5.7%的漲幅更高,也是2008年以來的最高漲幅。在2012年至2022年的10年期間,當地熟食價格的平均每年漲幅為2.2%。
在米飯、麵條和飲料這三大類餐飲當中,去年麵條類食物的起價最多,平均價格漲幅為7.6%,其次是飲料和米飯。
去年小販中心販售的飲料價格漲最多,在咖啡店或食閣則是麵條漲幅最高。
麵食類方面,魚圓面漲幅最高,平均售價從2022年的不到3新元8角,漲到去年約4新元1角,起了9.5%。其次,炒粿條的價格也從不到4新元2角漲至超過4新元5角,起價超過8%。
米飯類方面,漲價最多的是叉燒飯,去年平均比前年貴了8.3%,尤其是咖啡店或食閣售賣的叉燒飯價格上漲近10%。雞飯和兩菜一肉的平均價格則上漲約7%。
文禮坊熟食中心香利雞飯攤主陳振益(62歲)受訪時說,他售賣的叉燒飯前年賣3新元,去年起價至3新元5角,主要是原料成本上漲所致。
「3公斤辣椒醬從11新元達到14新元,整體成本上漲20%。」

新加坡統計局數據顯示,炒粿條、叉燒飯及魚圓面的漲幅最高,多達9.5%。
陳振益透露,起價最多的要數菜油,一桶售價從20多新元的一度上漲至40多新元,不過如今已降至約30新元。
經營手工面的蕭先生(43歲)透露,鮮魚如巴當魚的進價也節節攀升。為了應付成本,所有含鮮魚的菜色價格上漲,例如魚片米粉從5新元5角上漲至6新元。
飲料方面,罐裝飲料的平均價格最高為1新元7角,漲幅也比前年多了7.5%,現泡美祿、熱茶和咖啡則起了6.3%到7%。
忠忠熟食中心飲料攤攤主陳白蓉受訪時說,尤其是含糖罐裝飲料的進價去年上升,她將每罐售價從1新元5角調高至1新元7角。
「一箱含糖飲料如蘿蔔汁和可樂的進價幾乎翻了一番,從約10新元漲到20新元以上。此外,營運成本如冰塊和一次性杯子都漲價,500個一次性杯子從約35新元漲至42新元。
在芽籠經營咖啡店的洪先生透露,原料、水電費成本均上揚,去年初他售賣的現泡飲料一律起價一角。
「咖啡粉一公斤7新元多漲到9新元多,不過我們也不敢漲太多,畢竟競爭激烈。」
新加坡全國商聯總會副會長(小販部主席)劉福記受訪時說,據他所知小販熟食價格漲幅介於6%至10%,多數是通脹環境所導致。
「員工的成本上漲,小販也得增薪留住員工,增幅最少有一兩成。」
他表示,食物原料、水電費和消費稅陸續上漲,通脹環境下小販不得已得調漲價格。
「我們大都做熟客生意,只要在承擔範圍內,相信攤販都會盡力吸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