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大醫院針對200多名活體肝臟捐獻者進行的最新調查顯示,手術後出現併發症的幾率低於10%,死亡率是零。至於受惠者,生存率也同接受遺體器官捐獻相近。
去年,肝臟移植手術等候名單上共有66人,而等候遺體肝臟捐獻的平均等候時間是18個月。
29歲的薩克蒂巴蘭兩年前切除部分肝臟,捐獻給素未謀面、患有膽道閉鎖症的瑞雅。他說移植手術後三四個月後就可以重新上瑜伽課和玩排球,生活沒有太多變化。
薩克蒂巴蘭說:「整個過程都無需過於操心實際上我擔心的是,如果在經歷一系列測試之後,我還是不符合資格捐獻肝臟給她,因為捐獻肝臟就好像給予生命,沒有肝臟無法生存,我覺得這是我想為一個還沒有看到甚至感受過這個世界的女孩而做的事。」
衛生部數據顯示,遺體肝臟捐獻近年來呈下降趨勢,而活體肝臟捐獻則更少,去年只有11起。
國大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針對204名在1996年到2019年期間,進行活體肝臟捐獻的人展開調查發現,在手術後六個月,出現併發症的少過一成,多數屬於輕微併發症,如需要服藥或輸血。
國大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成人肝臟移植計劃外科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斯里達爾副教授說:「捐獻之後每年必須到國大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進行至少一次身體檢查,一般捐獻者最關注的兩大考量是併發症的風險以及他們需要多長時間恢復工作,希望大家在健康的時候前來討論器官捐獻,讓我們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新加坡是在1990年進行第一個遺體肝臟移植手術,當時由國大醫院團隊操刀,六年後他們進行第一個活體肝臟移植手術,30多年下來 他們已經進行453次肝臟移植手術。當中遺體捐獻和活體捐獻各占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