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上月宣布,從7月26日零時起,恢復對持普通護照到華經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和過境的新加坡公民15天免簽入境政策,前往中國旅行人數預計激增,外國人在國內消費付款問題是眾多外國消費者的痛點。為此,新加坡本地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抓住巨大的電子支付需求,紛紛推出掃碼付款服務。
新加坡本地銀行推出在中國的掃碼付款服務
8月4日起,華僑銀行 (OCBC) 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應用掃描銀聯 (UnionPay) 二維碼,在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泰國和香港等47個市場進行電子支付。這是繼星展銀行 (DBS) 後,第二家讓用戶在國內掃碼支付的新加坡本地銀行。

華僑銀行指出,推出這項功能是因為電子支付在全球日益流行。根據市場研究諮詢公司Future Market Insights的報告,今年全球二維碼支付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16.7億美元,到2033年預計超過55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6.9%。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陸續開放境外卡支付
當前中國以電子支付為主要支付方式,能接受刷卡支付的商家相對較少。外國消費者在使用電子支付時也會面臨註冊難、操作繁瑣等問題。
國內兩大電子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和支付寶,近期陸續開放商戶網絡給VISA等國際卡組織,讓境外用戶能綁定國際信用卡和轉帳卡,在中國進行無現金支付,這將極大提升外國消費者在中國的消費支付體驗。

新加坡數字銀行加快擴張步伐
新加坡數字銀行競爭進入白熱化,由於其數字化、便捷化、本地和國際支付簡潔方便等特點,吸引了更多客戶群體的加入。近日,全面數字銀行如GXS銀行、冬海集團 (Sea) 的MariBank等,都將儲蓄戶頭存款頂限提高至75,000新幣。

但數字銀行的存款頂限上調是否會增加潛在的金融風險呢?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說「金管局要求全面數字銀行在發展的同時逐步建立業務模式和風險管理能力」,全面數字銀行要專注於以適當的風險情況擴展核心業務,同時也要和傳統銀行一樣遵守一致的審慎要求,如資本和流動性要求。他指出,新加坡金管局提高了數字銀行的總存款上限,是因為數字銀行在風險管理能力建設方面取得不錯的進展。
除了整體存款頂限,全面數字銀行的每名儲戶有75,000新幣的存款頂限,這和新加坡存款保險公司的存款保險計劃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現有上限一樣。這意味著,全面數字銀行的儲戶獲得的保障跟傳統銀行一樣,即使銀行倒閉,儲戶仍可索回最多75,000新幣存款。

新加坡政府積極推進當地金融和信息科技行業數字化程度,為無論是前往中國還是來自中國的客戶提供完善的數字化服務,為企業或個人在交易的過程中節省相當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數字銀行發展迅速,結合了傳統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優勢,為客戶在選擇銀行機構時,提供多一項解決方案。
